全國疫情形勢向好,各地學校亦在為復課復學計議。廣東湛江有小學老師近日於學生家長群組發出倡議書,號召家長踴躍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為重開校園出分力,卻令不少家長倍感突兀,覺得老師是在變相強制捐贈,從而引發輿論熱議。
該份倡議書打着「防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口號,宣稱此舉為落實上級防控指示,並得上級部門允許行事,屬自願性質,不搞強迫。涉事老師又在倡議書下方列出多名家長捐贈物資清單,呼籲大家把清單「接龍」下去。有家長坦言此舉就是在「逼捐」,會讓那些沒有捐贈的人面臨心理壓力;亦有網民現身說法,指自己曾因沒有捐款而遭指摘缺乏集體榮譽感,甚至有人質疑校方是否欲藉機倒賣物資圖利。
其實了解內地學校「風氣」的人都明白,此番操作不論是否被批准,都存在諸多灰色地帶,至少有淪為道德綁架之虞,家長和孩子很可能因未有配合捐贈而招來歧視攻擊。更重要的是,在內地學校,「老師的話」有時候簡直比聖旨還要管用,家長最大的顧慮就是擔心他們的孩子或會因「不聽話」而被老師「穿小鞋」留難,背後凸顯的更是晦澀難言的校園腐敗文化,令小學階段就需開始接受扭曲的價值觀、人生觀,甚是可悲。
放諸社會上,此類逼捐行為就「直接」得多。譬如陝西西安市早前有治安巡邏隊員向當地商店威逼利誘,迫使店主乖乖拿出物資捐予武漢疫區,被輿論狠批是在明搶,行為與土匪無異。其實道理都是一樣,巡邏隊擁有對小商店的管轄權,更有與其他職能部門意氣相通的關係,試問哪個店主不曉得當中的利害關係?誰敢不主動認捐?
事實上,逼捐的本身還是一種形式主義,和抗疫初期相比,全國各界捂着傷口優先支援武漢,到處發揚大愛精神,絲毫也不缺主動獻愛心的自發舉動;倒是不時爆出的逼捐醜聞,不但極度令人反感,其背後動機更令人生疑。就像西安的涉事巡邏隊員所說,但凡認捐的商戶都可獲登記,日後還可上「光榮榜」,只是這種榮耀對普通商戶來說難言甚麼實際意義,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地方當局,將來或可作為抗疫功績,讓某些官員提拔升遷亦未可知。
至於本次事件中發起捐贈的老師,上級部門已經澄清不曾下達過相關指令,那又當如何解釋自身的陽奉陰違之舉?是真心為學校早日復課着想,還是別有所圖,恐怕只有他自己心裏最清楚。只是說到倒賣醫護物資圖利,並非沒人做得出,像廣州市疾控中心那位副主任醫生就是很好的例子,尤其事件發生在疫情還很嚴峻之時,結果只被降職處分,豈非鼓勵他人學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