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女喜歡歷史。開學後,讀的是希臘羅馬歷史,她嫌教科書過於粗略,叫我多講一些給她聽。我找了《大英百科全書》等,把希臘古典時期大概講了一些。我解說希臘當時是城邦時代,相類於中國在秦統一之前的萬邦之國,差別是中國規模更大,分久必合的趨勢相近,先秦百家齊放也與希臘各種思想蓬勃發展一樣,政治多元才孕育出思想多元。下一段我要跟她講的是羅馬與中國漢朝比較。
希臘是西方民主的始祖,在制度與實踐方面都被認為根源所在。可惜現時我們學習或了解的希臘民主卻被簡單地粉飾了,與歷史事實有頗大差距。若實事求是地考究,當可看到西方民主制度從希臘開始便有着結構性的問題。
一是古典希臘的城邦,民主制度不是主流,雅典代表民主體系,對立的是寡頭壟斷政制的斯巴達,此外還有眾多獨裁政體。雅典與斯巴達長期爭雄,但希臘的一統卻歸於軍事政權的馬其頓王國。
二是即使雅典代表的民主政體,享有民主的是雅典城邦的正式公民,非公民不享有公民的民主權利。選舉制產生的議會在梭倫(Solon)改革前只代表傳統大家族的利益,改革後加上庶民,也仍然動搖不了大家族分據的部落勢力,選舉制度的形式民主化並不必然帶來實質的民主。而雅典一度取消投票選舉,改用抽籤方法,因為更為公平,排除了人為勢力的干預。
三是雅典民主體制的現實基礎,在城邦之內是奴隸制,在城邦之外是雅典帝國統治下受奴役徵稅的其他城邦,這是奴隸制與帝國主義支撐起來的少數公民的政治民主制。究竟應該稱之為民主制,抑或民主奴隸帝國主義的混合制呢?
沒有奴隸制和帝國主義,雅典代表的民主制能夠存在嗎?在希臘境內群雄競爭,可能早被吞併,也沒法抗拒波斯帝國的侵略。即使斯巴達邦也是靠非公民從屬人口來維持繁榮和政治實力。例如荷里活電影吹噓的斯巴達300勇士打敗波斯大軍,卻故意不提斯巴達軍陣裏還有四千非公民參戰。
西方的哲學、政治學侃侃而談的民主傳統、體制與理論,都是抽空的胡謅,自欺欺人。以美國為例,不是建設理想民主制度,而是倣效雅典的公民民主、奴隸制和帝國主義的三合體,過去婦女與奴隸也同樣長期缺乏公民權。或許美國標榜的民主制度便是這樣,沒有奴隸制與帝國主義,其他國家不可能行雅典/美國的民主。
教育下一代,不應是打砸燒的政治暴行,應是把歷史與理念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