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談政治,已成為中共的基本路線。當前內外交困,內部經濟下行,金融風險嚴峻;外部貿易戰雖呈現緩和態勢,但不確定性仍然巨大。而無論是內部宏調還是對外開放,雖由國務院在大會堂作報告,而許多實際工作則操之於中央財經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自中共十八大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從幕後走到前台,步步擴權,十九大後更進一步升級為中央財經委員會,成為經濟中樞。其下設的中財辦也成為「經濟軍機處」,舉凡對外貿易戰,對內防風險、去槓桿、金融改革等,都由中財辦統籌,內設的各組也在二○一四年改為實體化的局。各位局長也隨之水漲船高,紛紛升任要職,遍布國務院各財經衙門。
早前,中財辦經濟一局局長王志軍晉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一局是財辦最核心的部門之一,主管宏觀經濟工作,對於處置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企高槓桿、地方債、違法集資等事關經濟全局的工作,多需匯總至一局,可見其重要性。
王志軍的前任局長劉國強,二○一六年晉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去年再升人行副行長,並且兼任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金融辦是統管「一行兩會」的決策監管中心,劉國強因此成為具體操盤手之一。
中財辦四局則主外,負責國際經濟。局長廖岷去年升任中財辦副主任兼財政部副部長,專項負責中美經濟對話、中德財金對話等工作,是貿易談判團隊的主要成員。其前任局長方星海二○一五年升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操刀證券市場改革,在深港通、滬倫通、科創板、註冊制改革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方、廖兩人都來自上海,前者原任上海金融辦主任,後者原任上海銀監局局長。
值得注意的是,中財辦主任劉鶴兼任副總理,分管工業、科技、金融、貿易談判等工作,王志軍、劉國強、方星海、廖岷等人分別調升工信部、人行、證監會、財政部等國務院財經要津,黨政一體,加強了中財辦對經濟事務的全盤執掌。
在十九大之前,中財辦只是普通部級單位,其主任兼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只是普通部級幹部,身份是領導人幕僚。而十九大之後,中財辦主任升格為兼任政治局委員、副總理,位列國家領導人,地位遠高過發改委。故此,在主任之下,新增設了正部級的常務副主任。這種配置方式與中組部、中宣部等單位持平。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回爐中財辦,負責常務工作。韓文秀也是中財辦老兵,曾任經濟一組(一局前身)組長,是重要的財經智囊。
此外,中財辦綜合局局長蒲淳、經濟二局局長尹艷林,都在二○一七年就地晉升中財辦副主任,留守大本營,二人都參與過眾多經濟文件的起草組。財辦局長仕途之順、升遷之速,傲視同儕。這也真切反映出當下中國經濟領導新體制下的權力輕重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