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以穩為主

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着眼於穩。李克強總理提出:「出台政策和工作舉措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

由於經濟發展有很大因素取決於市場上的心理預期,國內外市場均是,故此,穩預期為首要。這比起以往的經濟工作是一大進步,更符合現實市場的變化因素。有不少市場心理預期未必是合理的,但卻左右市場裏之個人與企業行為。其中關鍵是信心,對政府政策的信心,對國內增長的信心,投資與消費皆因信心而動。這顯示出中國面對的經濟情況已經是以市場為主,政府的政策不能不以市場取向來作取捨。這也是為了穩定經濟,不因政府的自信,草率地推行政策,不顧民眾和市場的反應。而是像陳雲一直以來強調的摸着石頭過河,小心謹慎,循着現實的實際情況來制訂與推行政策。

穩了市場心理預期後,便要依靠紮實可行的政策,切實地成就經濟增長。中國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在百分之六至六點五,是多年來的低目標。原因不難理解,一是去年增長只是百分之六點六,今年形勢不比去年好,難以高於此數。二是把目標定低一些,達致的機會較大,有利鞏固信心和市場心理預期,在執行中不會出現太大的落差,製造不必要的恐慌或疑慮。

事實上,中國已破了國際的歷史紀錄,以大國規模卻有三、四十年的超高增長。儘管增長速度回落至百分之六,但還是屬高增長的區間。在趕超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已大致完成、進入後趕超時期之下,抄襲倣效參考的經驗愈來愈少,政策對增長產生的效率也自必下降,維持在百分之六以上的增長水平對國內外都是難能可貴的。這中間調結構是重要的因素。

英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困難是在發展之後,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把本國工業轉移出外,結果金融化或槓桿化的經濟帶來社會貧富懸殊、收入與消費乏力,經濟增長速度大減。前車可鑑,中國的戰略是繼續工業化,要做製造業的強國,與此同時去槓桿化,抑制房地產與金融投機。這便是不依英美日的調整經濟結構方法。

李克強提出要擴大和穩定就業,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目的是把國內的資金堅持在實業範疇。擴大就業,只能是加強工業化進程,而不是搞金融和房地產投機炒賣。只有擴大就業,廣大人民才有穩定增長的收入來擴大可持續的消費。這是生產與消費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不去槓桿化來調結構,經濟增長會缺乏紮實的支持力。這也是穩中求進。中國政府是知難而進,保持戰略定力,不因內外環境複雜和嚴峻而慌亂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