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魚與熊掌如何選擇

常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近年訪港旅客人數屢創新高,當中絕大部分是內地客,他們既帶旺了旅遊等相關行業,也被指造成各種滋擾,港人到底有甚麼想法?中文大學最新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認為內地個人遊旅客數目已超出香港可承受能力,但也有近六成人承認個人遊帶旺了本地消費,而同意個人遊有助改善本地就業的比例逾四成二,不同意的則只有兩成左右,主張維持個人遊政策不變的比例也高於主張收緊政策的比例。

這個調查結果反映多數香港人還是理性的,並沒有因為反對派的煽風點火而盲目排斥個人遊政策。道理很簡單,香港經濟結構單調,旅遊業既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更為基層勞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沒有個人遊政策支撐,旅遊業這根支柱固然保不住,整體經濟恐怕也將失去動力。

表面上,旅遊業只佔香港GDP約百分之五,但有研究指出,旅遊業對經濟實質貢獻超過兩成,直接或間接受聘的僱員達七十多萬,只要削減個人遊兩成,就會導致萬人失業,經濟損失四百億元。

姑勿論相關數字是否準確,旅遊業對香港經濟貢獻愈來愈大,對基層勞工愈來愈重要,這是不爭的事實,反對派刻意針對內地客,將個人遊政策說成洪水猛獸,無非想挑撥離間,激化兩地矛盾。當然,隨着內地旅客愈來愈多,衍生一些民生問題,造成某些滋擾,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關鍵在於港人如何取捨,到底是發展經濟重要?還是耳根清淨重要?深圳居民由「一簽多行」改成「一周一行」,香港反對派依然嫌太多,要求改為「一年八行」或「半年一行」,與其如此,何不乾脆閉關自守取消個人遊?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近年台灣觀光業慘淡經營,業界叫苦連天,主要就是因為政治干擾導致陸客減少。若香港繼續鬧下去,旅遊業遲早也會步上台灣後塵,只能望客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