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港深競爭 龜兔賽跑

龜兔賽跑的寓言人們耳熟能詳,而深圳與香港的「雙城記」恰恰是龜兔賽跑的現實版。香港去年經濟總量折合人民幣二萬四千億元,低於深圳的二萬四千二百多億元,這意味着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而深圳由香港的追隨者變身超越者,共用了三十八年。

一九八○年深圳正式成立經濟特區,經濟總量僅為二點七億元人民幣,相比香港的一百八十三億美元,根本就是蚊髀同牛髀,不是一個等量級。香港回歸之時,深圳經濟總量為香港的十分之一,兩者仍然相差懸殊。但到了二○○九年,深圳經濟總量已達香港的一半,超越香港已不再是天方夜譚。果不其然,九年過後,深圳實現了對香港的彎道超車。

去年正好是內地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深圳在經濟總量方面超越香港,具有劃時代意義,香港在發展經濟上敗給了深圳,某程度上,兩制競爭也有了初步答案。可憐不少香港人仍然坐井觀天,覺得香港甚麼都比內地好,面對內地同胞時總有高人一等的感覺,對於香港加入粵港澳大灣區,有人不滿香港「被規劃」、「被拖累」,純屬夜郎自大。

當然,經濟總量不代表一切,發展質素及生活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惟就此兩點而言,深圳更比香港有優勢。深圳得以後來居上,憑的是創新,深圳對創科的投入比香港高出五倍,深圳人口中科技人才的比例為香港的六倍,而以騰訊、華為、比亞迪、中興為代表的深圳企業都是高科技,而香港來來去去就是五大地產商,連一家像樣的高科技企業都沒有,誰的可持續發展潛力大,不言而喻。而最諷刺的是,香港地產獨大,但人均居住面積僅為深圳的一半而已,連蝸居都欠奉,香港還有甚麼好吹噓的呢?

深圳代表明天,香港代表昨天;深圳由龜變兔繼續奔跑,而香港則由兔變龜沉入夢鄉,兩者的差距勢必進一步拉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