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從畝產萬斤到海水稻風波

中美貿易戰引發對「厲害了,我的國」的反思,最近又出現了新現象。《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等等的官方媒體集體同時炮轟「網紅」海水稻。這一技術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鹼水稻,曾自報畝產六百二十公斤。

官媒聯手 集體炮轟

《科技日報》更直接用了《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的題目,在長篇報道中指明,「國家領導人2018新年賀詞中,海水稻與大飛機C919、量子計算機、港珠澳大橋等一道被『點名』」。這等於是公開批評此曾被大力肯定的科研項目涉嫌誇大其詞,瞞上欺下,蒙騙領導,誤導公眾。《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是中國最重要的兩份科技類報紙,前者由科技部主管;後者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協四大單位聯合主辦,在科技界的地位不言而喻。如今罕見地聯合抨擊海水稻,顯然並非偶然的自選動作。

所謂海水稻並不能抗海水,即使在鹽鹼地,也需要灌入淡水降低濃度。而其宣稱的畝產量,只是在四、五十平方米的面積上測產了幾百株折算出來的數字,只是一個理論評測結果,缺乏現實推廣性。在如此充滿漏洞的情況下,大加宣揚,無異於浮誇風。

「浮誇風」與「水稻畝產」自然讓人聯想到六十年前的大躍進。一九五八年八月,《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湖北麻城縣水稻畝產三萬六千多斤。大躍進、浮誇風對國民經濟、百姓生計、國家發展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是餓殍遍地和經濟崩潰的血的教訓。

而六十年後的中國,再一次陷入浮誇風,其實質是一脈相承的。對經濟、科技等領域某些規模、數量、項目的鼓吹,助長了驕縱自大,滋生了盲目樂觀,忽視了中國在核心技術方面的不足,踐踏了實事求是、勤勤懇懇的作風。這種失真的情況,不僅會很容易影響決策的科學性,而且在國際上惹來了不必要的麻煩,貽中國威脅論以口實。

反思糾偏 亡羊補牢

不僅是自然科學領域,社會科學領域同樣掀起了對浮誇風的圍剿。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胡鞍鋼的研究同樣與六十年前的大躍進、浮誇風息息相關。胡鞍鋼竟然聲稱中國綜合國力超美國的結論,是驗證了毛澤東當年超英趕美的語言。此次中國在貿易戰中被美國吊打,顯示了兩國的巨大差距。輿論將其中的一部分怒火燒向了胡鞍鋼。

清華大學校友聯署要求母校將胡解聘。北京多間媒體發表評論,批評其為達到預設的結論,在研究模型設計、樣本選取等環節上做手腳,所謂的研究結果違反常識和公眾的普遍觀感。有媒體更開宗明義批評胡鞍鋼式的研究,相較於論文抄襲作假,是更嚴重的學術不端,違反基本的學術誠信。若是刻意譁眾取寵,迎合一段時期的社會情緒,不僅敗壞學風,也對社會風氣形成一個不良的示範。

這幾年,中國在相當範圍內瀰漫着「中必贏」、「厲害了」的情緒。這種過分自信,實則是過度自負,蒙蔽了理性看待世界的雙眼,對事件和趨勢的判斷往往膚淺簡陋,導致極端化、庸俗化,甚至到了無厘頭的可笑地步。貿易戰陷入了空前被動的境地,就是這類情緒釀成的苦果。

這當中,有些人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愛國賊」,有些人則是明知事實真相,但是為了名利不惜炒作包裝。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如今官方輿論陣地集體發聲,批評海水稻,顯示了內部開始反思和糾偏。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痛定思痛,奮發圖強,方為國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