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特首選戰暗中開打,正式工程尚待轟轟烈烈地展開,時間大概在今年八月。媒體近期追訪幾位台前的參選人,范徐麗泰的「愧不敢當」、梁振英的「當仁不讓」,以及唐英年的「沉默是金」,形成有趣的對比。

要取得特首大位,「實票」來自一千二百位選委,「虛票」則來自市民大眾的支持。別小覷虛票,候選人的民望在主流民調中的上落,在在影響中央的「祝福」以至選委的取向,所謂「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選委面臨改選,舊人換新人。除了某些鐵定當選或有較高把握者,餘皆沒有絕對把握被選上,尤其是社會醞釀變革氣氛,期望下屆政府有新氣象,革除施政的陋習,下大決心促進經濟發展,有效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客觀上,選委之爭將是空前激烈。

換言之,誰是選委,目前很難講,但廣大市民怎樣看參選人的治港能力與施政願景,會在相當程度上主導選戰,亦必然影響選委的投票意願,畢竟押錯注是一件尷尬的事。最重要的是,中央不會選擇欠缺足夠民意支持度的候選人。

職是之故,參選人早一點落區與市民面對面溝通,展現個人魅力及闡述治港計劃,有助提升曝光率。這有賴日子有功,絕非一時三刻可以積累而來。

較為人忽略的是,參選人是否獲公務員的接受同樣重要。當年董建華空有治港雄圖偉略,但始終得不到公務員輸誠,更與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競逐高官的人事任命與指揮權,使政令難以有效落實,教訓深刻。

不論是商人治港、政務官治港還是專業人士治港,內靠公務員的擁護,外靠市民的支持,上靠中央的「祝福」,殆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