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貴族化 清貧子弟望門嘆

萬世師表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生不論貧富賢愚,一律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可惜在今日的香港,教育已異化為一盤生意,尤其是傳統名校紛紛轉為直資,無異於關上寒門子弟向上流的大門。貧富懸殊愈演愈烈,教育貴族化正是原因之一。

百年名校香港華仁書院最近在校網刊出計劃轉為直資的消息並進行諮詢,最快二○一九年落實。校方說得十分動聽,指現時所在校網只能錄取家境富裕的學生,清貧學生未能受惠,有違教會辦學原則。而且為免被標籤為貴族學校,擬將每年學費定在二萬元或以下,並會為清貧學生提供六年獎學金云云。

這些年,傳統名校紛紛變身直資,港華急欲成為其中一員並不令人意外。所謂直資,美其名曰提供優質教育,讓學生及家長有多一個選擇,實際上跟「有錢有得讀、無錢無得讀」沒有多大分別。由於直資學校資源充裕,而且享有很大的自由度,校方能精挑細選最優秀的學生,參與最多課外活動、擁最多體藝專長的學生往往佔最大優勢,變相成為富家子弟的專利,貧苦學生只能望門興嘆。這就難怪港華所謂「取錄更多貧窮學生」的說法備受質疑,有家長更直斥「匪夷所思」,最擔心入學門檻提高,剝奪子女入學機會的同時,學費又不斷增加,負擔勢必百上加斤。

事實上,直資學校由辦學模式「多元化」變成收生「貴族化」,根本是當局一手造成。正如錢幣有正反兩面,其「既是津校又是私校」的特殊身份,一方面有資源和彈性提供優質教育,另一方面亦造成黑箱作業等亂象。早年審計署曾批評直資學校帳目混亂、管理不善的「十宗罪」,而近年直資學校收費飛擒大咬更是時有所聞,去年便有直資學校申請學費加幅高達兩成,高中課程一年學費接近十萬元,堪比大學,別說基層家庭無法負擔,即使是中產階層也是難以承受的重。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教育局不僅有權不用,對直資學校不監不管,每次申請加價更是有求必應。所謂慈母多敗兒,直資學校儼然無王管的獨立王國,正是當局尸位素餐、放任自流的必然產物。

說來實在諷刺,隨着免費幼稚園教育逐步落實,香港向十五年免費教育邁進,表面看沒有人會因為家貧而讀不起書,但現實卻是辦學貴族化、教育商業化,過去窮人靠知識改變命運的路徑愈走愈窄。從統計數據可見,近年考入大學以中產以上的子弟佔多,基層的比例愈來愈小,個別窮狀元的故事看似勵志,無奈只是點綴罷了。

從母語教學到語言微調,從直資學校到學位世襲,從求學為了求分數再到求家底、比富貴,港府一系列教育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嫌貧愛富。當跨代貧窮無法解決,當貧富對立日益尖銳,當教育面前人人不平等,社會亂象層出不窮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