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事件雖落幕 深層矛盾未解決

十二歲無證男童懷仔昨日自願遣返,為社會消除了一個火頭,幫港府解決了一道難題。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激進組織不會因此收手,他們將矛頭指向雙非兒童,亂象沒完沒了,不知伊於胡底。

在如何處理懷仔事件上,港府進退兩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懷仔非法逾期居留,如果給予居留權,無疑會發出錯誤訊息;另一方面,懷仔身世堪憐,在港期間過着不見天日的生活,失去童年應有的歡樂及上學機會,的確有酌情處理的條件。如果事件低調處理,也許有不一樣的結局,可惜事件曝光後,激進組織借題發揮,發起連場示威行動,鬧得滿城風雨。懷仔淪為眾矢之的,住址被不懷好意地公開,即使遷離居處,仍然避不過持續不斷的騷擾。風頭火勢之下,港府不可能行使酌情權,懷仔被遣返也就不足為奇。

懷仔自願遣返,固然是不得已之舉,也說明他生不逢時。過去的鍾若琳案及談雅然案都得到社會廣泛同情,不少市民為爭取她們居留香港而奔走,雖然最終被遣返,但很快獲內地發放單程證正式來港定居,事件有了圓滿的結局,也凸顯香港人的關懷及愛心。時移勢易,在懷仔事件上,社會同情度遠遠不如以前,可以說今次事件有如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變遷,政治變質,中港矛盾惡化。今時今日的香港,港府管治無能,深層次矛盾惡化,激進勢力興起,從「佔領」到「鳩嗚」,從「驅蝗」到「光復」,鬧劇不斷,加上港府執法不力,不斷向激進勢力低頭,更是起了變相鼓勵的效果。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激進組織不會因為懷仔自願離開而罷休,他們正醞釀更大的行動,雙非童淪為下一個被狙擊的目標,小一統一派位為激進組織提供另一個表演的機會。他們揚言本周末將到北區一跨境學童派位中心「踩場」,抗議雙非童「掠奪」港童學位,恐怕屆時又有一場混亂。其實,雙非兒童與無證兒童情況有別,他們在香港出生,有身份證,與其他本地兒童一樣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激進組織將矛頭對準雙非童,根本沒有道理。

眾所周知,雙非問題源於終審法院對莊豐源案的判決,當時輿論已質疑此案對香港影響深遠,奈何司法機構一意孤行,不肯自己糾正。人大釋法本可消除隱患,中央政府也表示願意配合,不料遭政客反對,令問題久拖未決。加上前朝曾蔭權政府鼓勵生育不力,竟然視雙非童為人口生力軍,對內地孕婦來者不拒,致使雙非問題一發不可收拾,埋下今日禍根。

冤有頭,債有主。激進組織不找司法機構算帳,不去抗議始作俑者,反而為難無辜的兒童,只能再次證明他們欺軟怕硬。這種「抽刀向弱者」的作為,不僅與其標榜的「勇武」格格不入,也不可能得到公眾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