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事件政治化 等閒平地起波瀾

一石激起千重浪,十二歲無證男童自首並獲發行街紙,引起社會廣泛爭論,激進組織借題發揮,將事件政治化,鬧得滿城風雨,令本已躁動不安的香港平添幾分戾氣。

毫無疑問,今次事件確實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根據法例,無證男童違反逗留條件,無疑應予遣返,但從人道立場考慮,一位孤苦伶仃的兒童獲發行街紙,亦無可厚非。法律不外乎人情,入境處處長擁有酌情權,可以批准個別人士留港,這本來沒有甚麼好爭議的,奈何在泛政治化尤其是兩地矛盾激化的今日,行使酌情權一點也不容易。

可以見到,今次事件已被發酵成政治爭議,激進組織上綱上線,不僅抗議入境處發出行街紙,而且包圍協助男童的立法會議員辦事處,以及到有意接收男童的小學示威,甚至揚言發起遊行「反人蛇」,鬧得不亦樂乎。他們聲稱這是為了保護港人利益,擔心男童獲准居留將會開壞先例,如同當年的莊豐源案一樣,可能吸引二十萬至三十萬名「三非童」云云。

見微知著,今次事件正是社會泛政治化的縮影。過去也有不少內地出生兒童獲酌情居港的個案,一直沒有引起太大爭議,如今一宗個案就引起偌大風波,令人莫名其妙。激進組織高舉法治旗幟,反對向無證男童發出行街紙,看似理直氣壯,問題是,近年數以萬計偷渡來港或逾期居留的南亞及非洲裔人士透過所謂免遣返聲請獲發行街紙,為何激進組織不抗議呢?不少持行街紙的南亞及非洲裔人士打黑工甚至作奸犯科,造成嚴重的社會及治安問題,為何激進組織視而不見呢?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有人將一宗個別事件無限放大,顯然不只是維護法治和港人利益那麼簡單。中央官員日前指出,香港反對派的搗亂有隱蔽,也有公開,利用一切機會對抗,「逢中央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事實證明,這番言論並非無的放矢,有些人確實已到了逢中必反、逢內地人必歧視的地步。

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如何處理這名無證男童的去留呢?在目前的政治氣氛下,如果入境處行使酌情權批准男童居港,勢必引起更大爭議,進一步激化矛盾,當局顯然不敢冒這個險。退而求其次,也許只能先將男童送返內地,然後申請單程證來港,只要港府與內地相關部門好好協調,相信不必輪候太長時間。正如當年被家長安排偷渡來港的鍾若琳一樣,被遣返內地後,不久就獲批單程證來港與家人團聚,皆大歡喜。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香港問題千頭萬緒,再也經不起太多折騰,尤其是政改決戰在即,更不能別生枝節,添煩添亂。無證男童去也好,留也好,當局必須盡快了斷,不能讓事件繼續發酵,不能讓社會繼續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