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申請創新高 罪魁禍首在前朝

都說人走茶涼,貪腐醜聞纏身的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卻是例外,下台三年仍然是另類的新聞熱點,繼曾蔭權被踢爆密謀移居元朗豪宅,昨日又有房委會委員狠批他任內房屋政策失誤,造成今時今日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事實上,貪曾禍港七年的後遺症正不斷浮現,何止是房屋問題的始作俑者呢?

目前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已接近二十八萬,再創歷史新高,值得關注的是,一半申請者是非長者單身人士,當中四成二擁有專上教育程度,三成五登記時未滿三十歲。年紀輕輕又擁有高學歷,本有機會自我置業,不必同弱勢社群爭奪公共資源,問題是現實非常殘酷,樓市長升長有,私樓高處未算高,連帶居屋及公屋的售價也不斷打破紀錄,在上車盤也動輒四至五百萬元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家庭殷實的,有多少年輕人可以獨立負擔?除了申請公屋,還有甚麼辦法解決居住問題?

有頭髮沒有人願意做瘌痢,大量高學歷年輕人加入公屋輪候大軍,根本是迫不得已,同時令供不應求問題更加惡化,所謂平均三年上樓的政策目標早就成為空話。根據目前的公屋分配制度,非長者單身人士每年只有二千多個單位配額,相對龐大的輪候大軍,簡直連杯水車薪也算不上,有人苦等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未必能上樓。最近有單身人士獲批法律援助,挑戰房委會的計分制,但不論官司結果如何,最終都沒有贏家。公屋單位就那麼多,不管計分制如何調整,都是順得哥情失嫂意,而從人道角度考慮,有家庭及長者的申請者獲得優先照顧,也是無可厚非。有人形容這宗官司是窮人鬥窮人,可謂一針見血。

冤有頭,債有主,造成公屋爭崩頭的罪魁禍首不是計分制,而是前朝曾蔭權政府。曾蔭權任內胡混度日,在房屋問題上表現得最為典型,停建居屋,少建公屋,也沒有進行土地儲備工作,而勾地表制度實質上是將土地的發展權置於發展商手中,埋下今日禍根。曾蔭權美其名曰「小政府、大市場」,但自從東方報業集團揭穿其與富豪勾勾搭搭連串醜聞,全天下都知道,曾蔭權任內施政傾向利益集團,根源在於腐敗。曾蔭權下台後有人照顧,不是計劃租住深圳禮賓府,就是寄身淺水灣價值逾億的豪宅,最近又要遷居面積達四千呎的元朗葡萄園,奢華本色一如以前,反觀大量無殼蝸牛只能棲身劏房、天台屋,對比何等鮮明。窮人的地獄,權貴的天堂,正是香港的現實寫照。

一步被動,處處被動,本屆政府上台後雖然將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奈何遠水難救近火,加上政治環境轉變,拓土建屋寸步難行,收拾爛攤子談何容易。何況曾蔭權禍港殃民,房屋問題只是其中之一,法治受損、廉政蒙污更是犖犖大者。只有盡快、徹底清算曾蔭權的腐敗之罪,香港才有重新出發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