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樓市從來都有兩個部分:一端為豪宅,部分已納入國際市場,其餘是本地市場。但一直以來,由於存在着公屋、居屋等,變成非商品化,不完全從市場買賣,也因公屋居屋入住購買的資格限制,只限香港永久居民可參與市場。長期以來,由於香港實行自由港政策,外地居民也可在港購買商品房,只是數目不大,不為人所注意。
最近的變化是內地富裕起來,來港買樓的人多了,因此衝擊香港的商品房市場。在此之前,香港人在內地(特別是深圳、東莞、廣州等珠三角地區)購房的也不少,對當地樓價也有一定影響;只是香港人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而珠三角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歡迎香港人購房,並沒有引起抗議。可是,在內地人湧港買樓的同時,內地城市也備受外來買家衝擊,在香港政府對樓市有所舉措之前,內地不少城市已對外來居民購房實行限購的政策;香港的反應實際上已是後知後覺。
內地人來港買樓的不盡是洗錢,但嚴格而言也會觸犯內地外匯管制。故此,只要香港政府與內地配合,執法嚴厲,內地資金湧港炒樓機會不大。
有讀者建議對內地來港購樓資金高調宣布進行洗錢調查,應有阻遏作用,也不失在政府的辣招、港人港地政策之外另一有效舉動。不過,長遠而言,香港與北京、上海、廣州會是全國發展最佳、吸引居民移居最多的城市,樓價長遠肯定見漲,而中國的外匯管制也可能不長遠,香港政府應針對此作長遠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