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三十四載話滄桑

一九七九年在港大醫學院畢業,經歷三十四載,今年生活徹底改變,由用大部分時間照顧病人及沾手社會事,轉用大部分時間照顧自己健康,鄉居大嶼山,與城中事保持距離。

一九七九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權;同年,由於美國容許巴列維到該國治病,觸發德克蘭美領事館挾持人質事件。美伊關係自此交惡,兩國元首三十四年來全無接觸。

西方一直為保自身利益,支持伊朗軍政獨裁。軍政府殘暴、貪腐、打壓伊斯蘭,令舉國人民痛恨,更對英、美等西方勢力充滿敵意。二戰後,西方與蘇聯陷入冷戰,巴列維成英、美拉攏對象。巴列維與民選首相摩薩爭權,英、美情報機構聯手策動政變,推翻摩薩,讓巴列維王權獨尊。

一九七九年,巴列維政府臨危,美國曾考慮再策動軍事政變取代。

美國技窮,採取支持伊拉克入侵伊朗下策,結果一敗塗地,更激發伊朗人團結。經濟制裁不斷升級,亦未見奏效:伊朗幾近被完全孤立,卻愈來愈接近擁有核武,把美國推向動武難不動武亦難境地。眼見國勢每況愈下,美國人求變,造就反戰黑人奧巴馬當選總統。

伊朗神權體制經歷歲月考驗,毋須再靠一面倒反美來鞏固,令較溫和的魯哈尼有機會當選總統。號召「改變」的奧巴馬亦不負國民所託,掌握轉機,推動美、伊外長級會議,兩國總統更進行三十四年來首次電話對話。但願三十四年來首次改變生活態度和方式,也能為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