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最怕長貧難顧

扶貧從來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前朝曾蔭權政府縮骨卸膊,採取鴕鳥政策,對貧窮問題視而不見,見而不理,連董建華時代成立的扶貧委員會亦被撤銷,導致貧窮人口不斷增加。梁振英政府上台後聲稱要撥亂反正,既重設扶貧委員會,又破天荒公布貧窮線,勇則勇矣,但能不能有所作為,會不會又是虎頭蛇尾,只能拭目以待。

貧窮是世界性的普遍問題,香港之所以特別嚴重,是因為貧富懸殊冠絕全球,尤其是在職貧窮問題突出,更是此地一大特色。回歸十六年來,香港整體GDP有所增長,也就是說蛋糕做大了,可惜基層市民根本無緣分享,許多打工仔的收入反而不如十六年前,這正是貧窮問題積重難返的主要原因。正所謂長貧難顧,如果當局不能消除這種分配嚴重不均的現象,扶貧終究是一句空談。

歸根究柢,香港的問題在於經濟結構單調,產業空洞化,基層打工仔的就業選擇不多,議價能力有限,收入自然無法提升。所以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搞好經濟民生,比扶貧實際得多。

台灣有位的士司機不滿收入不斷減少,十五年前月入十萬元新台幣,如今只剩不足兩萬元,日前跳橋自殺,以死控訴馬英九政府只顧內鬥,懶理經濟困境。對於這宗悲劇,相信許多香港人感同身受,香港的內鬥比台灣猶有過之,寧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