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國與伊朗破冰,在於兩國元首一通十五分鐘的電話。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對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重新布局,卻是帶來深遠影響,令全球各國的外交官員、專家與學者高度關注。

伊朗方面的反應至為強烈,官方的報道以至民間的反應都非常正面,而最高精神領袖的政治顧問亦表示,奧巴馬主動致電魯哈尼,可視作是「禮節性的道別,是對伊方正面動作的感謝」,破冰成果似乎得到肯定。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逾三十年的美伊對立,兩國積怨極深,絕非握一次手或通一次電話講些無傷大雅的客套說話可以化解。與伊朗國內的反應比較,美國則平靜得多,畢竟國內軍政兩界及學術界,對伊朗都有很深的成見,主流意見多認為伊朗的新姿態是迫於國內通脹嚴重,民怨上升,新政府不得不作出外交政策的調整,以換取西方放棄經濟制裁,而核武計劃仍在靜悄悄之中加快進行。

伊朗國內多數民眾樂意見到經濟封鎖解禁,日常生活得以改善,更期望不斷下滑的貨幣能企穩以至回升,但國內根基厚植的強硬保守派則難以接受新總統向美國哈腰,在接機途中,有人憤怒之下,以擲鞋、石和蛋表示不滿。中東地緣政治的格局不易改變。主張對伊朗堅決打擊,壓力絕對不能減輕的美國盟友大有人在。比如以色列、沙特及埃及等,不相信伊朗會放棄核計劃,一旦美國改變對伊朗的政策,可能招惹盟友的強烈反彈。且看今日到訪的以色列總理有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