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通脹藏暗湧 經濟難靠內需撐

內地昨日公布,受制於非洲豬瘟影響,豬價持續飆升,令八月整體通脹維持2.8%,貼近官方年初訂下的3%警戒線。惟另一邊廂,反映所有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的生產價格指數(PPI)連續兩個月收縮,即「死物」價格續降。數據意味經濟裏外交困,若要放水救市,先要解決食品漲價的難題。

從數據分類可見,八月肉類價格按年大漲30.9%,其中豬肉飆46.7%,較七月按年急漲27%更顯著。由於豬肉飆至天價,民眾對其他肉價需求自然提升,致使牛、羊、雞肉也急漲,介乎11.6至12.5%;水果價格亦按年升24%。

由於目前仍缺乏應對非洲豬瘟的有效方法,而中國又是全球最大豬肉消費國,單靠歐盟、南美、加拿大等進口遠不能應付需求,目前海外供應「突破口」就是美國,倘短期內不能達成貿易協議,透過加大進口化解部分危機,可預示由食品造成的高通脹難以緩和,這就是困局所在!原因在於若撇除肉類及水果,內地整體通脹是十分低,產出的貨品更在跌價途中,即「死物」處於通縮,使當局有放水誘因,然而,一旦大開水喉而食品供應沒有大增,整體通脹就很有機會升穿3%警戒線。

鑑於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市場已認定內地經濟增長將放緩至6%邊緣,若今年十二月中打後再提升關稅,經濟增長恐見5.7%左右,很容易落入滯脹,即通脹高於經濟增長,意味普羅大眾不單止荷包沒有腫脹,反要面對百物騰貴,必然惹起民怨。

不過,若當局對放水需求置之不理,就不能對沖貿易戰帶來的經濟損失,令經濟增長更容易失守6%,企業收入自然減少,以目前債務狀況來看,恐會激發違約潮,後果一發不可收拾。由此可見,當局在放水抉擇上是進退維谷。

隨着必需品的肉類及水果漲價,使當局透過內需催谷經濟的難度大增,其中「內需之首」汽車銷售依然呆滯,預示經濟未見起色。中國乘聯會周一公布,八月廣義乘用車零售銷量按年減少9.9%,僅159萬輛,為過去十五個月中,第十四次下降,期間只有今年六月曾稍為回升。由於汽車佔內地整體消費近一成,加上銀碼較高,對整體消費市道有啟示作用,即目前高消費群仍勒緊褲頭,並會一環扣一環地蔓延至中產及一般民眾。

總結來說,內地通脹表面是升得厲害,惟實際僅是食品作祟,但足以讓當局頭痛,因緩兵之計是買美國農產品,可惜礙於關稅問題而一再押後,當務之急實須盡快達成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