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升級無退路 周邊經濟先倒下

踏入九月,天氣煙雨綿綿,颱風威脅接二連三,可謂與經濟前景相輝映。隨着中美貿戰落實升級,港股開局患得患失,外圍數據更差強人意,實不宜對第四季有任何遐想,最怕要度過經濟「黑色」聖誕!

自古以來,大國相爭,最受傷的必是周邊地區。有「全球經濟晴雨表」之稱的南韓公布,八月出口按年再度大跌13.6%,為連續九個月下滑,原因當然是中美惡鬥,使當月對中國出口按年挫21.3%;對美國出口也少了6.7%。今次官方更把日本推行出口限制及香港危機加添在內,印證全球不明朗因素已不只是貿戰,科技熱潮退卻使晶片價格長期下跌,反映近年作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的智能產品銷情驟冷。

除了南韓,印度是近年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目前亦迅速衰落,繼首季經濟增長放緩至5.8%後,次季更減速至5%,為一三年以來最低,並遠遜市場預期;相比之下,去年次季增速曾達傲視全球的8%。以一個人口與中國相若的龐大新興經濟體而言,經濟增速一旦降至3到4%,已可界定為經濟衰退,因經濟成果總不會平均分布在每個人身上,增速太低會使不少剛擺脫貧窮線的人,有機會再次跌落該線以下,形成民怨。值得留意的是,有「百業之母」稱號的全球銀行業,今年股價表現「十大最差」之中,印度竟佔了七家,經濟受困程度不言而喻。

如果說印度經濟規模是亞太區「第三」,僅次於中國及日本,排第四的南韓也同樣如此不堪的話,更莫說包括香港在內的其他地區,根本就是唇亡齒寒。以製造業為例,根據着重私人企業的數據顯示,日本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七月49.4降至八月49.3,為連續八個月低於50盛衰分界線,即處於收縮狀態;台灣亦從七月48.1降至八月47.9,反映未受惠中美貿戰帶來的搬廠效應。

面對經濟轉差,近日有調查警告,「收風」最快的美國頂級有錢人已減少消費,使奢侈品及豪華車銷情呆滯。根據往績,打擊將是一環扣一環,慢慢就會輪到中產勒緊褲頭,餘此類推。事實上,大型投資銀行近日亦發表資金流向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個月,有高達1,600億美元資金撲向債券市場,顯示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衰退憂慮加深,歷史經驗預示將有「大事」出現。

面對中美貿戰絲毫沒有降溫迹象,日韓亦繼續打消耗戰,預示本已脆弱不堪的亞太區經濟只會更弱。與其幻想有奇迹,倒不如實幹地為經濟寒冬早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