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再添變數,加上美元強勢,拖累人民幣匯價再度轉弱。其中,反映內地市場的在岸價屢創○八年初以來最低;反映國際市場的離岸價更跌至一○年有紀錄以來最殘,令每百港元兌人民幣直逼92水平。匯價加上社會動盪,使香港競爭力被嚴重削弱,看來今個冬天經濟寒風將更凜冽。
一直以來,香港經濟組成結構是高度外向型,所謂「四大支柱」的貿易及物流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兩成、金融服務業亦佔約兩成、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佔約一成、旅遊業則佔半成左右;另外,樓市相關行業,包括建築等,同樣佔據經濟比重達兩成,與貿易差不多,餘下來就是其他範疇。
換言之,港元匯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過去一段日子,由於人民幣強勢,尤其是一四年初兌每美元曾創下接近6元的新高,即每百港元僅能兌大約70多元人民幣,令香港更價廉物美,競爭力頓時攀升,無論是貿易、旅遊購物,甚至股市樓市等,也有着「北水」的龐大支持,讓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可是,目前形勢則剛剛相反,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單是社會動盪已夠困擾,再加上美元創下一七年五月以來最強,令實行聯匯制度的香港競爭力大打折扣。環顧四周,同屬「亞洲四小龍」的南韓圜今年以來已大幅貶值約一成;新加坡元近期急速偏軟,使年內跌幅擴至約2%;新台幣同樣在今年以來貶值約3%。
事實擺在眼前,雖然四小龍同屬貿易佔比偏重的外向型經濟,但香港自身成本高昂,加上港元與美元掛鈎,導致匯價強勁,相對優勢驟減,經濟轉差是必然的事。再者,雖然在中美貿易戰中,香港是獨立關稅區,暫未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惟匯價高企,可謂已變相加徵關稅,令競爭對手變得更靈活。
堪憂的是,正如上述提及,香港的貿易及地產相關行業,加上旅遊已佔了經濟比重近半,惟人民幣貶值,以及內地實施更嚴格資本限制,香港旅遊業首當其衝,連帶樓市也受累。縱使近期少數新盤開售能賣個滿堂紅,但更廣泛的是二手交投被陰乾,代理行生意出現虧損,年底更可能有高達八千名代理被淘汰,「冰河時期」再度重現不足為奇。
由此可見,期待港元與人民幣一兌一是不切實際,人民幣愈貶值,香港經濟就愈煩愁,尤其是當前全球大勢主張弱化自身貨幣來保經濟,若中美貿戰持續到明年,今年冬天經濟將更難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