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級,反映國際市場的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再創新低,今年以來累貶達4%,一旦再出現較大幅度貶值,不但周邊地區貨幣受累,連帶內地企業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也會衍生續約問題,形勢頗為嚴峻。
據媒體估算,內地企業海外子公司目前約有6,500億美元債務,單是明年上半年就有高達630億美元債務到期。只要到期日逼近,面對的不僅是還債或再融資風險,亦會釀成官方外匯存底迅速下降的危機,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表明,命令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姑勿論立場會否軟化,已足夠影響外資進入中國,加上香港亂局遲遲未緩解,透過香港進入內地的美元恐大不如前。在資本流入減少、甚至外流的情況下,將大大打擊內地信貸的可持續能力。
在內地眾多行業當中,內房是海外最大借款人,據估算,目前累計相關外債近1,690億美元,料明年六月前,業界必須為390億美元外債再融資,惟隨着人民幣貶值,成本將變得更高。事實上,已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超過270家內房破產,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大型房企則因債務龐大,今年未等到每年九月及十月的所謂「金九銀十」銷售旺季前,已急不及待在各大小城市大幅劈價賣樓,力度更遠超以往,據報最低更達六折!單從賣樓消息,顯示形勢險要,資金必須盡快回籠,不少房企亦透露暫停增加土地儲備。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外匯局曾於今年七月底披露,內地的外匯存底中,以美元計價資產的比例已在一四年削減至58%,低於65%的國際平均水平,且與○五年相比大幅下降。由於該數據只顯示○五年至一四年,市場質疑目前比例會否更低,尤其一五年中國股市大跌後,外儲損失一萬億美元。因此,內地債務償還風險可能被低估,目前外儲約3.1萬億美元,能真正應急的恐不多,抵禦風險能力大打折扣。
誠然,若中美貿易戰變成持久戰,內地未來數年可能出現淨出口減少及服務外流,導致反映資金進出的經常帳赤字擴大,即外來美元減少。換言之,縱使內地政府已做足預防走資措施,仍是有機會出現債務違約潮,在市場信心動搖下,總會引發其他資金流出,人們爭相兌現將令人民幣貶值,形成惡性循環,美國企業也會因失去中國市場而受累。
中美當務之急是冷靜會談,謀求共贏方案,否則事情拖得愈久,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創傷是無法修補的,實不宜低估玉石俱焚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