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周末,內地披露了多項經濟政策及數據,反映隨着貿易戰升級,負面影響浮現,救市難度大增,情況未許樂觀。事到如今,中美實須認真談判,謀求突破,否則已受損的經濟恐無法彌補,局面更不堪。
內地昨日公布,八月出口以美元計,按年下跌1%,有別於市場預期增長2.2%;進口更大跌5.6%,反映內需低迷。雖然以人民幣計,上月出口按年增長2.6%,但主因是人民幣大幅貶值約3.6%,創下九四年以來最惡劣所致。
這反映着即使人民幣貶值能對沖部分關稅稅率,也提振不了出口!今次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不像以往般提供寬限期,但在九月一日實施的新關稅貨品總值僅逾千億美元,更大的部分是十月及十二月才開始。由於內地貨物透過海運,一般需時兩至四星期才抵達美國,故特朗普在八月二十三日宣布加徵關稅後,如果美國零售商有意避稅,上月底就要落單出貨,惟數據未有反映,解釋只有兩個:要麼是企業已找到新的供應鏈;要麼需求近飽和。
無論答案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外貿已給內地經濟增添壓力,同時表明必須加大救市力度。若按人民銀行上周六公布的八月外匯儲備數據可見,總量增至3.1072萬億美元,有別於市場預期微跌,反映當局未阻止人民幣大幅貶值,即默許了「破七」是合適的,別奢望短期內能大幅反彈。
匯價貶值主要是「向外」挽救出口,當局上周五則「向內」宣布,從本月十六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規模較小的城市商業銀行則實施「定向降準」,將於十月十五日和十一月十五日分兩次實施,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要留意的是,今次降準分三個階段,目的是要明確地向市場解釋,是次釋放的九千億元人民幣不是增加借貸來谷經濟,反而是對沖九月中旬內地繳稅旺季來臨時的資金問題。換言之,今次降準不會刺激市場炒作,同時意味當局已不求催谷經濟增長,只求穩定局面,反映救市殊不容易。
事實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內地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已升至249.5%,高於今年三月底的248.6%,更明顯高於去年底的243.7%,顯示當局為了應對貿易戰,已棄守一七年開始的「去槓桿」。當局最初尋求「去槓桿」,是因靠債務推動經濟已到極限,如今則將雪球滾大,只要未來經濟增長再放慢,企業收入就會減少,債務違約恐骨牌式來臨。因此,與其再勉強救市,倒不如認真與美談判,解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