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議在香港中部海域填海建人工島,民間亦有提議在大嶼山東部作進一步擴建。從擴大土地供應、鄰近香港市區的角度來看,這些提議都沒有大問題,問題卻出在把中部海域從根本上改變,一如維多利亞港填海把海港收窄,對水流、航道及環保均有破壞,且把離島的生態、歷史文化因素全然改變。明清時期從屯門到長洲的海域有不少歷史,包括海盜、漁民村落等,即使香港的歷史研究與教學忽略這些,也不應讓填海將之湮沒。從南丫島到長洲、坪洲乃至梅窩,事實上可發展成為一個離島和近岸社區的宜居區域。
香港要增加土地供應,不能單以房地產發展的角度,漠視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宜居的原則。珠江口是重要的生態區域,在香港海域以外的內伶仃島縱使靠近屯門,也並不十分適宜。至於在港珠澳大橋旁建人工島,一如在大嶼山東部填海一樣,沒有島嶼依靠,發展空間有限,成本也高。港珠澳大橋已建成,要改變設計以連接建議的人工島極之困難,若連不上大橋而要另建大橋,則靠近大橋的意義不大。
因此,較佳的填海選擇是桂山島。該島現有一千公頃土地,填海只是加建一、二千公頃,且位於大嶼山南部以外的海域,相距僅約四公里。在該島填海便少了在大嶼山東部和港珠澳大橋建人工島的問題,且迴旋空間大,遷移貨櫃碼頭更可滿足珠三角西岸的轉運需求。最重要的是,這個新發展應是智慧城市,作為香港與大灣區的示範,而不是房地產市場炒賣的伸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