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一面獎牌千斤重

香港隊在亞運捷報頻傳,游泳、劍擊、體操等項目都取得佳績,可喜可賀,尤其是在跳馬項目奪金的石偉雄,成為本港史上首位衞冕的體操運動員。只見他勝出後激動得難以自已,因為這面金牌代表的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是決定體操能否留在體院精英項目的生死狀,可見這面獎牌千斤重。

場內一分鐘,場外十年功。由李麗珊到黃金寶再到李慧詩,由傅家俊到胡兆康再到石偉雄,他們一再用實力和拚勁告訴世人,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可惜在香港,運動員這條路並不易行,這固然是港府資助非常有限,只要運動員攞不到佳績便隨時被Out,壓力巨大,而港人普遍對體育不重視,認為做運動員搵唔到食,更是深層原因。試想想,如果孩子同時獲兩間大學取錄,一間讀醫,一間讀體育,父母會怎麼揀?

先天已經不足,港府不是去移風易俗,加大發展力度,反而未學行,先學走,一再吹噓要將體育活動精英化、盛事化,其實口惠而實不至,不僅沒有青訓可言,就連一個單車訓練場也拖了十多年才建成,啟德體育城至今仍是爛地一塊。每有香港運動員奪取獎牌,高官除了撲出來沾光,根本沒有長遠計劃提出,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的「鳳凰計劃」早就無影無蹤,梁振英曾揚言體育無經濟貢獻,甚至想將啟德體育城改為起樓,運動員在高官心中有多少分量,不問可知。

說到底,香港不缺出色的運動員,缺的是有遠見、有承擔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