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庫房水浸,本年度財政盈餘又破千億元,財政儲備亦超過一萬億元,本報「正論」及本版不少評論員指社會撕裂、民怨沸騰,政府直接派錢還富於民,是最簡單直接而又有效的全民共享。事實上,社會和政界亦有相當多聲音叫政府直接派錢,可惜政府一意孤行,視民意如垃圾。
無能政府廢噏至叻,一時話驚派錢有違「財政紀律」,一時話要把資源投放在有需要的人身上,一時又巧立花樣百出嘅「基金」,話要「積穀防饑」,實則益咗基金佬。政府「派糖」向來派到天怒人怨,損不足以奉有餘,N無人士已㷫過辣雞,家陣為咗「補漏拾遺」,又臨急宣布向二百八十萬合資格市民每人派錢四千元,結果又惹來大量「派的疑惑」,首當其衝的是N無津貼人士,新安排佢哋可能要「倒蝕」。至於中港單親學童,因其母持雙程證來港,屬一人住戶,在關愛基金N無津貼計劃下,該學童可獲四千元津貼,然新措施下,因未滿十八歲,不合資格受惠。如此顧此失彼,製造混亂,有何財政紀律?
再說,派四千元最受惠的是一眾年輕人,年滿十八歲不用交稅又不是業主,這四千大洋是袋硬的,不工作的廢青喜見天降餡餅,多得廢柴財爺打賞四千元吃喝玩樂。難怪有評論指政府忽視拾荒者,而仍靠父母庇護的大學生和一眾廢青才是政府派錢的終極目標,這又是甚麼財政紀律?
這個政府實在太窩囊,所謂「管理」,呢個冇神經政府只會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複雜到愈補愈甩漏,派錢派到滿天星斗,倒瀉籮蟹。有人計過數,「職津辦」去年二月處理不足六萬個個案,每個申請嘅行政費接近四千元;今趟派四千大洋嘅總支出便分分鐘高達八千元,成本與效益根本不成比例。特衰政府嘅「理財新哲學」,八個字講晒:善財難捨,冤枉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