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愈補愈漏 亂放水天怒人怨

現屆政府自詡有「管治新思維」和「理財新哲學」,原來所謂的「新」,是新在補完又補,愈補愈漏。財政預算案自公布以來劣評如潮,財爺陳茂波被迫不斷補漏拾遺,然而即使跪低派錢,竟然也派到亂象叢生,派到天怒人怨,單是申請方法孰繁孰簡已一時一樣,自打嘴巴,令人嘆為觀止。

陳茂波日前公布向每名合資格市民派發四千元,而在預算案受惠不足四千元者也可獲補回差額,原以為這樣的補漏計劃足以令社會各界收貨,可惜事與願違,反而因為思慮不周,完全沒有想過實際運作的繁複程度,結果激起更多更大的爭議。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仍然聲稱市民需提供稅單方可申請,豈料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竟有截然不同的講法,指申請手續會盡量從簡,只需「剔剔剔剔」便能完成。港府隨後又放風指市民毋須提交證明文件,簽名聲明即可,政府只會抽查小部分個案。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預算案由企硬不派錢到選擇性派錢,由申請需提供證明到只需簽名作實,港府顯然陷入進退失據、手忙腳亂的窘境,而這一切皆因港府高官剛愎自用、閉門造車引致。要是港府一開始就聽從民意考慮周全,何至於淪落到今天愈派錢愈被罵?要是高官不是死要面子拒絕全民派錢,何至於補完又補、勞民傷財?

事實上,派錢方案仍有許多漏洞,單是「補回差額」如果不用市民提供證明,那麼到底是由市民自行上報差額,還是由「職津辦」計算呢?如是後者,當中涉及差估署、稅局等多個政府部門,資料互通可能觸犯私隱條例,而且行政過程繁複冗長;另外,當局明言只會對少數個案進行抽查,會不會變相鼓勵濫報甚至引人犯罪?再說,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申領的福利,到底如何計算差額?舉例說,倘夫婦聯名擁有物業而差餉寬免不足四千元,那麼是兩人各退四千元還是合退四千元?同樣情況亦見於夫婦共同報稅上。至於行政開支若干,當局更是含糊其詞。一個漏洞百出、左支右絀的派錢方案,反映的是官員愚笨無能,有人形容全港最蠢的人都集中在港府,雖不中亦不遠。

當然,技術問題始終有方法解決,但港府胡亂放水製造的不公和矛盾,才是對社會最大的傷害。眾所周知,今次派錢最受惠的是尚未投身社會的大學生,以致被譏為「明益大學生計劃」;反觀一些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夾心中產,只因有一個需要供款幾十年的物業就未能受惠;甚至過去得益於關愛基金「N無津貼」的劏房戶,現在得到的現金援助反而減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如此派錢到底有甚麼意義?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壞的開始就是失敗的一半。林鄭政府第一份預算案就搞到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所謂「好打得」顯然只是自欺欺人,怕只怕「女媧補天」不成,反而重蹈上屆政府覆轍,「推出一項、跪低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