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嶼山、打造東大嶼都會,是本屆政府的施政目標之一,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預告年底推出大嶼山發展藍圖及時間表,不料當天發生大嶼山村民堵路事件,抗議當局空喊發展大嶼山卻沒有配套措施,造成交通擠塞影響居民生活,事件不僅摑了港府一個嘴巴,也顯示發展大嶼山之所以好事多磨,根源在於港府眼高手低,罔顧民意。
昨日是母親節,也是近年最熱的母親節,大嶼山村民冒着酷熱堵路抗議,肯定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事實上,大嶼山道路狹窄多彎,過去一直對外地的車輛實行管制措施,只有事先申請許可才能入島,但今年二月當局突然開放自駕遊,每逢假日外地入島車輛大增,加上有人踩單車,有人行山,不時又有流浪牛經過,令道路變得十分擠迫,險象環生,交通意外不斷上升。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村民一再要求當局改善交通配套並求見有關官員,但次次無功而返。村民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反映意見,堵路抗議因而成為吸引社會及當局關注的最有效方法,可見今次事件的實質就是四個字:官逼民反。
最諷刺的是,陳茂波的網誌以「聆聽民意務實推進」為題談及發展大嶼山,誇誇其談,煞有介事,如果當局認真聆聽民意,市民何必堵路抗議?如果當局「務實推進」,又怎麼會無視現實開放自駕遊,添煩添亂?發展大嶼山計劃本來就引起各種質疑,阻力不小,爭取當地居民的支持是計劃成功與否的關鍵,如今港府將居民推向對立面,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歷屆政府都揚言發展大嶼山,本屆政府更雄心勃勃要打造東大嶼都會,可惜說時容易做時難。現在的問題是,當局思慮不周,就算有一天計劃付諸落實,恐怕也會好事變成壞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發展醫療產業,變成對內地大肚婆來之不拒,埋下雙非問題的禍根;發展教育產業,催生許多學店,以教育為名誤人子弟;將房委會轄下公屋商場出售給私人企業,本意是提高使用效率,結果培育出領展這個見利忘義的怪獸;推出十大基建刺激經濟,不料工程無不延誤超支,淪為公帑無底洞。個人遊政策同樣變質變味,港府一味要求中央放人,多多益善,但在基建配套方面乏善足陳,中港矛盾因此而生,為本土化及港獨思潮氾濫提供土壤。更不說南亞人蛇大軍壓境,成為本港治安毒瘤及沉重財政負擔,但港府既不要求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又不願重設難民禁閉營,根本是束手待斃。
無能政府百事哀。這些年香港烏煙瘴氣,施政寸步難行,港府不知反省,一味將責任歸咎於反對派阻撓,其實反對派唯恐天下不亂固然難辭其咎,港府本身無心無肺又無能則要負起最大的責任。事實上,不少市民心中都有一團火,大嶼山村民堵路抗議只是點燃了其中一個火頭而已。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