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減少水客增 中港矛盾豈無因

本港失業率連續八個月維持於百分之三點三的水平後,今年一至三月份掉頭回升至百分之三點四,為三年以來新高,就業不足率也微升百分之零點一,可見旅遊業跌跌不休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浮現。事實上,無論是大財團還是中小企業,對經濟前景都缺乏信心,有人甚至認為目前比沙士時更差,沙士時失業率一度高達百分之八以上,此幕會否重演,不能不令人擔心。

有人認為旅遊業佔本港經濟的比重有限,即使旅遊業不景氣,對整體經濟影響也不大,事實證明這樣的看法極其短視。過去一年訪港內地客跌跌不休,踏入新的一年更是斷崖式下墜,零售、飲食、酒店等行業無不叫苦連天,其他行業亦無法獨善其身。如果說目前有的行業仍具增長潛力,恐怕非水貨業莫屬,道理很簡單,從事水貨活動向來被視為基層市民的搵食方式,失業率愈高,投入水貨行業的人愈多。可以見到,一年前內地當局應港府要求,將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本意是打擊水貨活動,結果事與願違,水貨活動未見收斂,反而愈演愈烈,原因是部分內地水貨客改為周末出動,同時有更多本港居民投入水貨大軍,甚至吸引持行街紙的假難民加入,可謂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水貨活動對本港居民日常生活構成一定滋擾,引起怨聲載道,為激進本土及港獨組織提供可乘之機。有反水貨組織事先張揚,將在五一期間再次發動反水貨行動,勢必再次引發衝突,激化中港矛盾。事實上,「五一黃金周」已成為歷史名詞,旅遊界預期今年五一內地訪港旅客將銳減一半,一旦再出現反水貨行動,將進一步打擊內地客訪港意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反水貨行動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趕走真正的旅客,令旅遊業以至整體經濟雪上加霜。

正如本報一再指出,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水貨活動之所以禁之不絕,根源在於內地食品安全及產業質量問題多多,消費者對國貨沒有信心,有能力有門路的人想方設法購買進口貨,「愛祖國、用國貨」成為無錢無勢老百姓的專利。另一方面,內地近日對跨境電子商貿實施徵稅政策,商品價格上漲,令市場對水貨的需求更加殷切。可以斷言,內地產品質量問題一日解決不了,水貨亂象也就一日不會停止,惡性循環之下,中港矛盾成為解不開的死結。

說來可悲,內地號稱大國崛起,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可以造出先進的第五代戰機及航空母艦,但就是造不出令人放心的食品及用品,迫使國人崇洋媚外,不是從事水貨活動,就是湧往境外瘋狂搶購、爆買,海外留學生不務正業、從事代購者不在少數,中央所謂的刺激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淪為一句空話。連內地人都選擇用腳投票,香港人怎麼會對「一國兩制」有信心?人心又怎麼可能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