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煽情報道

四川又地震,無情的災害,讓房舍倒塌,田園盡失,災民生活失去屏障,一片哀戚之情,籠罩着被蹂躪的大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第一時間到了災區視察,慰問災民;媒體也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做最確切的報道,在知情權的需求下給了群眾知的滿足,但是報道的方式花樣百出,甚至有女記者穿着結婚禮服出鏡,喜悲交錯,成了突兀的畫面。

台灣新聞媒體從禁錮中被釋放出來後,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為了能出類拔萃而起了惡性競爭,於是經常以煽情血腥的畫面來爭取收視,將兇殺案現場血淋淋的呈現眼前;颱風當前為求逼真報道,記者穿着雨衣涉足水深及腰的災區報道,讓觀眾為記者的安全心驚膽戰,甚至女記者抱着大樹或電線杆和強風對抗,報道災情。風雨無情,記者們何需冒此風險,敬業值得敬佩,但過度誇張反而起了反效果。

台灣媒體報道新聞的誇張之風,想不到現在也傳染至大陸,大陸新聞不再全然是八股沉悶的格局,但是新聞的深度與精神,並不在於誇張手法的報道,而是敢於挑戰威權,揚善批惡,伸張社會公正公平正義,發揮社會的第四權,輿論監督之效,誇張的報道,並非觀眾讀者所需及所好。

回過頭來,看看兩年前日本大地震,福島成煉獄,日本民眾默默地承受重大的災難,沒有呼天搶地,更沒有抗議政府的照顧不盡責,媒體的平實報道,哀戚的節制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情緒,不至於有非理性的爆發,救災第一。

這個範例,多值得我們的新聞媒體倣效,如實的報道和批評,此亦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而媒體亦擔負着重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