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普選特首 爭論背後

二○一七年特首普選的爭論,主因來自中央政府擔心建制派選舉失利,把特區政權拱手讓出。這個擔心背後是因為建制派缺乏適當的普選特首候選人。

在地區普選中,建制派候選人表現不錯,但主要是由於中央政府掌握的鐵票作用。民建聯、工聯會等的地方工作也勝於民主黨等。可是比例選舉制亦有頗大的幫助,不需建制派與民主派的候選人單對單的競爭。

地區普選由於選區較小,部分選區鐵票特多,對選情影響較大。但在全港一個選區的選舉裏,鐵票的作用會大為削減,候選人本身的知名度、社會信任度,乃至他所屬組織對選民投票的影響便變為主要。上次立法會的超級議席選舉,當選五名議員,泛民佔了三席,而建制派中劉江華落選,反映他的聲望不足,李慧琼當選卻是鐵票作用,只有陳婉嫻才有足夠個人聲望加上工聯會的地區實力才是她當選理由。這個選舉也屬比例制,選票分配效果較大。

在普選特首時,即使有多個候選人,實際的競爭在建制派與泛民之間。單對單的競爭,鐵票的作用會更為消減,關鍵在於候選人和他的組織,及競選工程。但以香港的政治心態,候選人及其政治背景影響更大。

可在建制派中似乎沒有誰有足夠的分量可同時動員親中力量,拉攏中間勢力。梁振英想連任卻應該無力與泛民候選人抗衡。建制派老一輩的和年輕一輩的,也似乎無人可應戰。此所以中央政府極其擔心普選。

建制派中可以一戰的只有陳婉嫻,中央政府是否應着力扶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