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 春山一路鳥空啼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繼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日前指香港優勢漸失,競爭力每況愈下,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也發出同樣的警告,他指香港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競爭優勢開始弱化,情況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香港社會應高度警覺,認真思考。

知之非艱 行之惟艱

聽鼓聽聲,聽鑼聽音,中央官員苦口婆心,對香港再三示警,而且層次愈來愈高,聲調愈來愈大,顯然不是無的放矢。張德江表面上說的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指的是政治和社會問題,尤其是「佔領中環」甚囂塵上、預算案拉布及碼頭工潮等泛政治化問題令中央憂心忡忡,不得不出聲示警,希望港人醒覺。其實,過去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提醒香港存在深層次矛盾,要求港府正視,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說完也就算了,港府固然沒有能力解決,中央也是束手無策。

三分人事七分天,雖然中央政府已看到香港問題所在,也很想解決問題,然而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如果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魄力,一切恐怕只能流於空談。正如中醫治病一樣,只懂得望聞問切是不夠的,關鍵要懂得對症下藥。中央政府找到香港的病因,本來是值得讚許的,也是值得期待的,可惜對於香港人來說,這無異於遲來的春天,根本無法帶來生機和希望。實際上,香港病入膏肓,中央政府既沒有良方妙藥,也沒有知人善任的眼光,單是示警又有甚麼用呢?

古人說,「所任者得其人,則國家治,上下和,群臣親,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則國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亂。」香港淪落到如此地步,與中央政府擇人不謹、用人不當是分不開的。回歸以來,香港經歷了三個特首,第一個特首董建華雖老實卻無能,被迫中途腳痛下台;第二個特首曾蔭權既貪腐又縮骨,無心政事,一味與富豪勾勾搭搭,大搞利益輸送,又任人唯親,不僅令香港廉潔形象受損,而且令貧富懸殊加劇,深層次矛盾惡化;而現任的梁振英政府雖想撥亂反正,可惜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民望低落,自顧不暇,上台以來香港的亂象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三個特首全是中央替香港人選擇的,如果說港府無能,難道中央就沒有責任嗎?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港英時代被稱為「一流」的執政團隊,回歸後表現如此不濟?這其實不是能力不濟的問題,而是英國人留下的許多舊電池根本就是黃皮白心,他們身在漢營心在曹,從來不是真心擁護回歸,中央政府無視這種現實,竟將香港的治權全部交給他們,然後撒手不管,豈能不亂。我們曾作過一個比喻,香港好比一個牧場,舊牧羊人英國走了,中國政府這個新牧羊人名義上接管了牧場,但卻置之不理,將牧羊的責任交給英國人豢養的牧羊犬,坐視七百萬隻羊迷失方向,自生自滅。其實,新牧羊人不是沒有能力管好牧場,只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既怕被指干預香港事務,又怕被指破壞「一國兩制」,結果只能坐視香港不斷沉淪。說到底,中央政府「五十年不管」,才是造成今日香港問題尾大不掉的主要原因。

苦口婆心 空有好音

是非成敗轉頭空,香港過去的成功,恰如天邊的一顆流星,只留下剎那間的光輝,一去不復返。鄧小平說,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也能做到。如今看來,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人們想像中有相當大的距離,英國人能夠做到的事,中國人未必做得到。例如港英政府當年推出涉及二千多億港元的玫瑰園計劃,說做就做,特區政府做得到嗎?回歸後連興建一條港珠澳大橋也拖拖拉拉,足足拖了十幾年才動工,何況好像玫瑰園這麼龐大的基建計劃。

最諷刺的是,回歸前美國雜誌預言「香港之死」,引起很大爭議,該雜誌最後不得不公開道歉。如今連國家領導人也承認香港競爭優勢弱化、不進則退,莫非「香港之死」的預言將會成為事實?都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可惜如今的香港已進入漫漫長夜,既看不到夕陽,更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大家見到的是,一個商業城市逐漸變成一個政治城市,而且是躁動不安的政治城市,餘孽漢奸興風作浪、外部勢力無孔不入、利益集團明爭暗鬥、港獨病毒不斷蔓延、政客唯恐天下不亂、示威遊行無日無之……香港幾乎沒有片刻安寧,遑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中共第五代上台後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希望以「中國夢」來凝聚國人,中央領導人甚至以身作則,召回在外國讀書的子女,展示反貪防腐、撥亂反正的決心。實際上,這不僅是做給內地人看,也是做給香港人看,香港目前最需要的恰恰就是「實幹」兩個字,怕只怕說易行難,港府一味蹉跎歲月,連發展藍圖也欠奉,實幹云乎哉。最令人擔心的是,隨着二○一七年特首普選逐漸逼近,外部勢力蠢蠢欲動,牛鬼蛇神紛紛出洞,政治風暴一觸即發,中央究竟有甚麼對策呢?一旦佔領中環變成佔領整個香港,中央又將如何面對呢?

「無可奈何花落去,春山一路鳥空啼。」面對日益沉淪的香港,國家領導人的苦口婆心,恰如春山啼鳥,空有好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