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理據不足硬闖無益

特區政府決意申辦二○二三年亞運會,但未能取得民意主流的支持,在立法會亦未能獲得足夠票數,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更通過動議,要求政府擱置申亞。申亞路崎嶇,硬闖無益,政府宜尋找下台階,淡化爭拗。

從一開始起,政府予公眾缺乏深思熟慮的觀感,沒有詳細規劃,申亞目標欠說服力,最致命的是投放公帑的總數多變,幾番上落,啟人疑竇,反映政府未能吸取多年來的教訓,結果令自己走入死角。

香港人對大型運動會並不陌生,北京奧運、香港東亞運以及廣州亞運均一一上演。這類「盛事」被戲稱為燒煙花式的活動,需豪擲數以百億計金錢,為的是提高主辦國家或城市的地位與知名度。但盛事過後,會遺下不少後遺症,埋單找數,是否除笨有精極富爭議。

可以肯定的是,主辦國或城市,在申辦直至完成盛事的過程中,有助提升精英運動的水平,但未必能提升民間熱愛運動或普及化的水平。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財力雄厚這個重要條件,同時規劃統籌以至執行協調的能力也要非常到家才成。

特區政府的能力恰恰備受質疑,這可以從申辦計劃欠周詳,所需金額一變再變得以證明。不過公眾最在意的,是提升香港的國際知名度毋須搞亞運,而政府多年來在普及化運動的努力還有待提升,現在並非合適時候申辦超大型運動會。

主流民調清楚反映公眾對申亞有保留,絕非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立法會財委會這一關也難以闖過,政府宜三思後行。或許政府以進為退,把責任卸給立法會,避免自行腰斬,樣子確實難看。

其實,深圳有誘因亦有能力申辦亞運,香港與之合作是上佳選擇,但一切已來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