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申亞已成明日黃花

曾蔭權上京述職,媒體關注過程中會否與中央討論申辦亞運的議題,或會令現在的僵局有望打破,至少可爭取民建聯態度轉變。手握八票的民建聯是政府的重點爭取對象,倘若中央發聲,情況或會有變。

政府申亞關鍵要獲得立法會財委會撥經費才能落實,否則將是「行人止步」。問題是,民建聯反對申亞的立場短時期內不會轉軚,政黨面對未來幾場選舉硬仗,民意民情必須尊重,逆民意而行,要付出沉重的政治代價。

政府聲稱市民支持辦亞運,政黨及主流民調取得的調查結果剛好相反,主流民意認為政府應把體育政策的重點放在推廣體育活動,即普及化的工作上,而興建與優化更多體育場館與設施,也非常重要,至於辦亞運,公眾多認為是形象工程多於一切,大可不必。

體育政策屬於香港的內政,中央絕對不會干預,故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日前表示中央支持申辦亞運,正確解讀是若港人支持申亞,中央會積極配合,在亞奧理事會為香港拉票。否則,中央不會介入。

政府申辦亞運的整個考慮與部署不脫近年決策過程常犯的錯誤:自我感覺良好與閉門造車。政府因為營辦東亞運取得佳績,受到市民拍掌叫好,以為升級申亞,會獲得市民的支持,顯然事前未有作出充分評估,想當然而已。

市民不笨,數口亦精,政府申亞的理據欠充分,關鍵是預算帳目極度混亂,一時一樣,被要求詳細交代時,卻語焉不詳,予人企圖蒙混過關的觀感,後來雖然請出廣州亞運獲獎的明星級運動員游說立法會議員及公眾支持,最終也未能成功。

申亞既然如此勉強,硬闖敗得更慘,是時候尋找下台階,無必要「為亞運而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