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民又撞船了,這次撞的不是侵我領土的小日本,而是阻我捉魚的小南韓。為甚麼每當發生國際衝突事件,滿腔熱血的國人同胞總要在對方名諱加一個「小」字?不如此無法顯我威風嘛,而且這個「小」字在廣東話語系裏蘊藏着強悍的殺傷力,大有明朝將軍袁崇煥遺世名句「掉哪媽、頂硬上」的英雄氣概。
姑勿論撞船事件誰對誰錯,當中帶出一個問題值得深思:捉魚會否演變成打仗?
不要以為世光痞人我危言聳聽,捕魚爭端引發戰爭的例子比比皆是,稍一不慎後果堪虞。就以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鱈魚戰爭」為例吧,由於歐洲鱈魚最主要的產區位於冰島海域,因此引來各國瘋狂捕撈,冰島為了保護賴以生存的鱈魚資源,不得不阻止外國漁船進入其領海範圍。到頭來,英國跟冰島打了起來,而且前前後後打了三仗,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鱈魚戰爭」。
中國漁船之所以會跟南韓海岸警衞隊激烈衝突,主要原因正是「越界捉魚」。尤有甚者,中國自己沿岸的漁業資源買少見少了,漁民迫於無奈遠洋作業,同類事件恐怕有增無減。
至於索馬里海盜,原本都是漁民而已,因為外國漁船不斷侵奪其魚獲,所以鋌而走險落草為寇,久而久之成為武裝力量,跟外國海軍爆發連串另類戰爭。
那是說,不要輕看了似乎微不足道的魚蝦蟹,中國政府必須好好處理炒蝦拆蟹的爭端,慎防捉魚變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