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昨日赴台北,參加兩會領導人第六次會談。據稱,會談的主要議題是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然而,事情一直不順利,台灣方面的想法是要在兩岸投資保障中「引入國際方面的第三者」,北京覺得這不符合兩岸事務乃一國內部事務的「原則」,有將兩岸事務「國際化之嫌」。雙方磋商僵了一段時間,最終協議不能簽。於是,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說,「未來兩岸若無協議可簽,就不會召開陳江會」。
這當然是「負氣」的話,「陳江會」還是如期召開。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為陳雲林送行時,在機場「回應」江丙坤的話表示,兩岸兩會已經進入機制化商談階段,大體上是一年開兩次會,一次在大陸,一次在台灣。王毅說,兩會的功能不僅僅是簽署協議,兩岸現在是大交流的局面,很多事務要通過兩岸兩會來協商和溝通。兩會要做的事情非常多……總的來講,兩會協商要適應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更好的發揮功能。
王毅的話很婉轉,實際上是在批駁江丙坤,兩岸兩會已經機制化,「陳江會」已經機制化,不能因為個別協議沒有簽署,說不開就不開。兩岸兩會乃至「陳江會」要為「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服務,「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然而,這只是北京的想法,台灣未必這樣想。馬英九「重拾九二共識」,重啟「兩岸兩會」,骨子裏是非常「實用」的,就是只想從大陸拿到種種經貿好處,除此,沒有多少興趣和「閒工夫」為「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發揮功能」。正因為骨子裏這樣想,江丙坤才會講「不怕過河拆橋」的話。更何況,所謂「兩岸大交流、大合作新局面」之說法,以馬英九政府目前的處境不但不敢認同,而且還要「戰線收縮」;有「煞車皮」之稱的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最近大肆鼓吹「台灣七大核心利益」就很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