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城市價值觀

差不多走遍世博的「城市最佳實踐區」,我最愛三個城市是:倫敦、巴塞隆拿及瑞典的邁摩市。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她們的發展理念不約而同重視教育,認為城市的責任是提升「知識」:倫敦有超過十萬留學生,走在高等教育和研究尖端;巴塞隆拿確認教育為最重要的社會工具,與社區發展結合,故大量加建幼稚園、家庭服務中心和文化設施,確保文化共融;邁摩市為了讓孩子明白甚麼是可持續發展,就請老師學生和建築師一起設計「環保校舍」,包括節能設施、綠色屋頂、雨水收集系統等,都由師生參與。

其二,她們不約而同把「行人」放在優先。邁摩市建了數十公里單車徑,公共交通都是電池車;東倫敦是奧運會場,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更新,而目標也是向「倫敦人要減少自己開車」的理念進發。

在城市最佳實踐區,香港案例是「智能卡、智能城市」,展現的是一張八達通如何方便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用最快的速度走遍香港。除了香港,似乎其他城市都沒選擇以「方便」和「效率」作為主題,香港的確特別。

在世博的「實踐區」,入選城市都會用最值得炫耀的一面向世人展示。香港選擇「速度」,但為了快,我們的路邊污染增加,車輛增加,要建更多的路,有更多的垃圾,最後是為了甚麼?其他城市卻表明人的提升和環境的優化,才是政府的承擔。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也是香港要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