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核心競爭力

近日舉行的華商高峰論壇談及文創產業帶給企業的競爭力與附加值,也為一些企業找到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出自著名管理學學者普拉哈拉德之手筆。普氏為印度裔,受教於哈佛大學,終其一生在密歇根大學任教。多年來,他創造了許多管理學的主張,「核心競爭力」正是他的代表作。

這位管理大師認為,企業不能只想着甚麼產品好賣,哪一門生意好賺,就直接跳進去;相反地,應該問問甚麼是自己企業的強項,然後再利用自己的優點與特色創造好的業績。這個觀點為那些失敗的經營者寫下了診斷書,在那之後,許多企業紛紛回頭珍惜本行,參照普拉哈拉德所提出的方法,找出自己擅長的事業,創造競爭力,並將之發揚光大。

其實,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想要投入與自己專長不符、與自己本行不同的實業又談何容易。所謂不熟不入行,許多經營者在錯誤的方向上拚命,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台灣首富郭台銘創立的鴻海帝國,十年業績成長五十六倍,利潤成長三十八倍,公司市值成長十六倍,無人可挑戰。郭台銘分享一些經營企業的心得,他體驗挑戰困難的報酬是:「每過一關自己就有更多的實力」,他的信心源自於努力與經驗,所謂信心是無論景氣再壞,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之他坦承其企業是在壓力中被迫創新,在成長中傳承,在運氣中躍升。

其實運氣乃是跟隨永不放棄的努力,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郭台銘強調景氣不好時,正是他用成本結構、品質、彈性、速度和優勢搶別人定單的時候,因之在不景氣之時不去創造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