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議席不再支配想法?

香港政治生態起伏交迭,政府民望低走,施政不得民心。曾幾何時,行政會議「集體負責制」被譽為支持政府施政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有評論質疑,近年行會成員高調與政府唱反調,可謂達到了司空見慣、理所當然的地步,以致近日某成員在報章對政府房屋政策的「火星論」的留言,再一次觸動各方神經,有人形容行會是否轉型成為港府的敵人。

陰謀論者認為,當事人以行會成員身份在報章撰文質疑政府停建居屋,當中可能有隱藏玄機。譬如說,特區政府有打算復建居屋,但不希望早年為停建居屋說的話、做的研究、下的壓抑樓市招數都在復建居屋之下成為政策孤兒,於是有人借他人之口,預先在坊間為新政量水溫,日後好收「以民為本」之效。

亦有人謂,當事人的言論是為其增加個人政治本錢,事關他仍然是外界眾口一詞的「疑似未來特首候選人」,在政府民望低迷的時候,與政府有關係人士亦被牽連,因此他的言論難免惹來為競選鋪路,而與政府割席而坐、分道揚鑣的流言蜚語。

由此有人批評,行會成員無論出席公開場合還是私人派對,甚至在最開放的網絡世界,他都沒有個人身份,而是以行會成員身份代表政府亮相、發言,終歸不能分割與特區政府的關係。有人更認為,或者特區政府任何政策的成功或失敗,都是與行會成員、政府官員,以至其他的政治和利益持份者息息相關,唱反調也不能使其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