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湄知著:不容說的痛

據聞,英國天才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是在衣櫃裏自縊身亡的;彷彿控訴着:被迫將一些不能公開的事情,鎖在櫃子裏,令人窒息。

聽過一個故事:有人無意中知道了一個秘密,怕一旦漏了口風,會招殺身之禍,於是守口如瓶。但自此以後,他變得寢食不安,健康大受影響,想到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一天,他終於忍無可忍,在家後院挖了個洞,便對着地洞,將秘密宣洩出來,然後用泥土埋好。果然,他心情又回復輕鬆,生活如常。過了許多年,那地洞的土壤長出幾根竹子,被人割了下來,造成竹笛子。奇怪的是,吹奏出的笛聲,正正講述埋藏的那個秘密……

對於某些特別嚮往自由,不受拘束的藝術工作者,若感情不得抒發、意念不容表達,那種如潛在水底,鼓着泡腮,勉強閉氣般的辛苦,可想而知!

舉歐洲為例,它根源自羅馬文明。「羅馬非一日建成」,要具備甚麼條件,才享有這等興盛?原來,所有古羅馬城都有一共通點:城內必建有寬大的廣場。每逢假日,廣場上皆結聚議事集會的人民,他們會公開討論政事,甚至批評當權皇帝。

就是這種平等交流、自由辯論的氣氛,激發了人類的創意,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日後發展出改變世界的理論。

提倡創意?先問問,有容納異己之見的胸襟氣度嗎?

想有創意?先問問,有我行我素、破舊立新的勇氣嗎?

臨床心理學家

林存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