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剛剛開始,總會令人禁不住回顧過去一年所做過的事、遇過的人、體驗過的經歷。在過去一年,我盡量減少自己的工作量,離開香港到英國進修,亦曾到澳洲、美國幾個月,靜思及體驗生活。身邊的朋友對我這個經歷,有着不同的反應,有些會說:「如果我可以放下工作,甚麼都不做,會是最好的休息。」另一些會說:「為何你可以這麼懶惰?人不工作會很頹廢的,怎能看着自己的積蓄一天比一天減少亦覺得自在!」還有一位朋友說:「如果我辭去工作休息一年,恐怕不能再找到工作了。」
這些聲音實實在在地反映朋友們對於工作及休息,存在有衝突關係的感受。有的覺得停止工作就是頹廢,有的做到完全沒有味兒才會想休息,但還好像停不下來。自古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好像很簡單又淺白地說明了,兩者在空間或時間上應有的分配規律。可是現代人有幾多個能做到?回顧前幾年的我,曾經是「日出而作,日入而作,忘卻休息」,弄到身體發出奇怪的警號,提示我要關顧健康,才醒覺到當時自以為沒有虛度光陰,其實是「透支身心」。後知後覺的身心債務及利息其實要償還的。身體可能要被迫「日出而閒,日入而閒,忘卻幹活」,才能回復正常。
所謂「物極必反」,以上例子就正正說明了這道理。
新一年開始,試試為自己訂立適「量」的時間表吧!
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