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優化職津計劃 設失業援助金

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失業與就業不足人數高達42萬,部分港人生活陷入困境,甚或要靠借貸度日。儘管港府降低申請「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職津)」的工時要求,惟很多人因為未符合要求而未能申請,想申請綜援亦諸多困難。有社福機構因而表示,政府應該將申領職津與工時脫鈎,改以家庭入息為依據。同時,筆者認為政府亦必須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向陷入水深火熱的打工仔及其家庭施以援手。

本港最新失業人數已升至26.2萬,也有15.5萬人就業不足。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合資格申請人,每月工作最少144小時,才能拿到500至1,400元不等的津貼。政府最快於6月,將工時要求降為72小時。就算政府放寬職津工時門檻要求,但是不少打工仔都因為疫情關係而被迫削減工時甚至放無薪假,或其工作處所被勒令停業而未能上班。此外,部分因健康問題而無法長時間工作的港人,因為工時不足而未能申領職津,在失去收入又未能領取津貼下,淪為「雙失」家庭。

其實,設立家庭入息及資產限額已能夠顯示在職家庭的經濟處境,為協助就業不足的打工仔,筆者所屬政黨一直向政府反映,將申領職津的工時限制撤銷,令一些其實已算失業的打工仔也能受惠。

此外,由於本港最新失業人數已升至26.2萬,政府雖然表示有失業綜援,但是申請門檻太高,而且欠缺宣傳,加上政府提出的方案亦未顧及失業人士的感受,以致只有近二萬人領取。

自「保就業計劃」結束後,失業率持續上升,不少市民亟需援助,故政府應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向失業人士提供支援。要求設立的失業援助金帶有臨時性質,目的正是考慮到本港早前並未就失業保險做過任何供款計劃,港府於財政上難以長期負擔援助開支。

既然失業綜援成效不彰,失業率卻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及「保就業計劃」的結束而增加,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正是給予失業者基本生活保障,同時避免相關制度淪為長期負擔。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竟然針對臨時失業援助金,說出「是否想鼓勵大家失業要趁早,否則不會領取到援助金」這樣的話,給人一種假設香港人在此經濟寒冬下會積極地選擇失業。事實上,倘若大眾能夠如常上班賺取收入,政府的援助又豈能夠吸引港人放棄正常的工作?

為官避事平生恥

失業援助金不是天價數目,若以24萬失業人士計算,每人每月6,000元,為期半年需要80多億元,與80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相比是非常少。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時「防民如防賊」,但對企業卻很大方。作為勞福局之首,責任就是幫助市民渡過難關,「擔心政策被濫用」只是一個藉口,不設失業援助金,唯一的原因就是避難。為官避事平生恥,羅致光局長應該改變現時的施政態度,「急市民所急」並不是叫口號,而是切切實實地為失業市民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