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以攻為守

3月,北京高層除與俄羅斯外長會面外,出訪歐洲和中東,明顯地是合縱連橫地對抗美國的圍堵。

訪問歐洲主要是東南歐,希臘、北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它們連成一線,即國際上稱的「巴爾幹絲路」。

由希臘的港口,中國貨物可北上直達匈牙利,再在匈牙利轉運至歐洲各地。其中匈塞鐵路由中方貸款興建已動工多時。「巴爾幹絲路」的重要性是把中歐連接回復到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取消二三百年的繞路西北歐,才運往歐洲其他地方的航運。

這樣的歐洲貨運路線的轉變,打擊的是西北歐的港口及其物流經濟如荷蘭、比利時等的主要的港口城市。同時,推動匈牙利作為入歐樞紐,可打擊現時對波蘭的陸路交通依賴,地緣戰略意義重大。此所以匈塞鐵路一直為總部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所反對。對歐洲未來政經的發展,影響之大,可與俄羅斯與德國天然氣管道的「北溪二號」相比。

歐盟中央對同屬歐盟的希臘、匈牙利長期排斥、打擊,這些國家早已不滿歐盟偏重大國強國,而塞爾維亞更是二三十年來從南斯拉夫時代便備受美國與歐盟侵略,孤立無援。北馬其頓亦是美歐瓦解南斯拉夫而來的孤兒,二者不可能有歐美資助,反而是被長期的強壓迫害。

中國在東南歐17+1的組合中突出與這4國加強合作,作用巨大,至少歐美在圍堵俄羅斯時有後顧之憂。「巴爾幹絲路」亦全面推動歐洲的政經格局變化,中國還可進一步拉攏奧地利、意大利,也借意大利與希臘一起重振歷史上的地中海至歐洲北部的「絲綢之路」。

訪問中東,用意相信是尋求支持,反對美國策動疆獨陰謀。其中土耳其與美國已離心離德,又是疆獨的傳統支持者(所謂泛突厥主義),從源頭堵截使土耳其不與美國在疆獨問題上呼應,而沙特阿拉伯是遜尼派極端主義的根源,也是最大的金主,疆獨亦得其資助,且由中東往阿富汗、巴基斯坦從南疆滲透入中國作亂。

沙特阿拉伯亦與美國交惡,與中國有更多的經貿合作,中國拉攏它,可斷疆獨的資金來源。單靠美國財力,未必可維持現時的攻勢。伊朗主導什葉派,中國與之合作,既阻遏什葉派與疆獨的關係,也可游說它與沙特阿拉伯和解。一方面穩定中東,另方面,它們可與中國攜手打擊疆獨。這是從根源入手,切斷美國聯盟宗教極端主義者的連繫。

中國的外交已經從守轉攻。中國歷史智慧說,進攻是最佳的防守,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