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放眼世界

美國對付中國,是無所不用其極,也不顧國際規矩、道德規範。歐盟制裁中國,是美國安排,讓歐盟打前陣,以示國際不滿中國,非僅美國及其「五眼聯盟」。但聯盟中,澳洲與新西蘭缺席,亦已說明支持者是怎樣的勉強,而歐盟帶頭的制裁也軟弱無力。

美國在國與國之間的制裁起不了作用,便重施故技,用對付華為的方法來圍堵新疆的棉花,攻擊中國的紡織業,表面上用瑞士的一個NGO出手,但這個NGO也是由美國政府資助,目的是打擊中國的棉花、紡織業,卻同時傷害依靠中國加工的跨國企業。中國反制便可以將它們從中國市場趕出去,受損程度遠大於半導體方面的制裁。

美國服裝業正處於寒冬,歐洲的Zara和H&M業績也正急速滑落。新冠肺炎疫情未過,美國掀起這波制裁中國棉花、中國紡織業的戰爭,相信可能使這些歐美企業迅即破產,它們不會對抗美國嗎?

中國的弱點是陷入全球化加工貿易的供應和生產鏈中,容易受到打擊,但是中國的優勢也在此,不同於半導體產業,中國企業掌握和主導不少國內外生產工序,也沒有技術的制約,中國可以隨時反制地中斷供應鏈,打擊外國,也可以特別針對歐美跨國紡織服裝企業,分而治之。用關鍵供應品的可供可不供,用容許或不容許它們的產品在中國銷售,來把歐美制裁的痛苦轉嫁給它們的企業。

針對中國棉花和紡織業的攻擊可以防衞,但中國不能不從長遠着想,應對美國層出不窮的突襲。以美國的取態,除非中國投降,否則的話,中美之爭會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鬥爭,一如英美與德國的歷史之爭。

中國要守衞國內市場,擴大國內市場,不能單靠排斥外國商品,而是發展本國產品以優質價廉、設計取勝,着重提升人民大眾的收入,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規模。現時服裝美國國際名牌大多在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已可抗衡取代。

在出口方面,把對美國、西歐的偏重改變,開拓「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在東歐市場,中國品牌還剛起步,反應頗佳。俄羅斯更應是大市場。中亞、中東、南美、非洲市場龐大,只是要中國企業、中國品牌改變戰略,改變品種和設計,捨棄盲目抄襲歐美,打造南南合作,用中國的生產力與之合作,協助它們重振民族文化,擺脫美國不可持續和反對社會包容的消費文化。

捨美國西歐等正在衰落的國家,而去就巨大的世界市場。美國與歐盟的制裁,正可驅使中國走上更為廣闊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