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私設假記者 違規操作為哪般

貴州茅台集團負面消息不斷,早前因「白酒院士」提名風波鬧得沸沸揚揚,近日再遭揭發疑似違規設立假記者隊伍,所涉至少22人。經查,這些人俱無記者證,卻公然以記者身份在貴州茅台的公眾號發表文章,擾亂視聽,事件令茅台集團再次捲入輿論漩渦。

按照內地有關規定,記者證需由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對象必須是新聞機構採編從業人員,否則任何打着記者旗號的行為皆屬違規。據悉,茅台集團自己設有融媒體中心,上述假記者皆受聘於此。事實上,不少大型企業也都設有這類內部新聞媒體,以作公司宣傳推廣之用,本來無可厚非,但很顯然,類似企業內部宣傳部門不屬官方認可的新聞機構,故相關工作人員亦不能署以記者之名發文報道。

急功近利 無視法規

事件曝光後,茅台集團迅即將一應文章中的「記者」署名改為「圖文」,並表示會就事件展開調查,同時不忘與揭發者進行周旋,稱對方此舉欠妥,恐會影響到茅台集團形象,易造成負面觀感,要求刪除爆料文章,惟遭對方拒絕。既知如此,何必當初,難道茅台集團不知道自己在違規行事?須知茅台此前就出了個「假記者」、前董事長袁仁國這個前車之鑑,看來並未吸取教訓;據指茅台還設有信號覆蓋貴州全省的廣播電視台,可見在企業宣傳上也是不遺餘力,卻不知此舉是否同屬違規操作?

老實說,茅台集團近年已無多少形象可言,一手好牌亦都是被自己打爛,作為國內酒業巨企、資本市場上的龍頭股,又是腐敗窩案不絕,又是遭質疑存在利益輸送,欲將集團一名調酒師推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負面輿情早已積聚成堆。集團將「茅台時訊」編委會、茅台廣播電視台和信息中心整合成立融媒體中心,想必是為集中火力進行宣傳,以重塑企業形象,偏偏不循正道,要以違規方式達致目的,結果恐會適得其反。

事件背後,凸顯的恐怕還是某些急功近利心態,全力維護的亦只是茅台集團的龐大市值,以及集團內外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就像與「白酒院士」同期爆出的「黃金院士」,乃至早年的「煙草院士」醜聞,無不予人存在各種利益輸送之嫌。從地方政府及某些官員角度來說,於公於私都會力挺酒業、煙草業等利稅大戶,能關照的自然要關照;對企業而言,保送自己人成為院士,將來便可更有力地實現自吹自擂,從而收穫更多利益,同樣很划算。亦正因如此,一些企業或商家在經營宣傳時總是表現任性,屢屢無視法規,一犯再犯,都是出於各種利益驅動,亦總能尋到為其打掩護之人,許多企業違規更屬明顯存在,最終都需待民眾率先揭發,政府的監管職能一再缺位,這種畸形現象着實令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