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一線之差

牛年,願牛氣沖天,衝破困難、阻礙、糾纏、疑惑、猜忌,換來正常會面、飲食、運動、化妝扮靚,有學校生活、有工作時間、休閒、旅遊、一家相聚、朋友圍爐,有你有他有我。不過,現實中的政府卻經常做錯決定:有好還是無好,做還是不做?有,不一定對;無,卻未必錯。由鼠年帶進牛年3件事,你認為有好?還是無好?

一年喇,抗疫清零無望,期望已久的疫苗已面世,香港何時可用?政府宣布的採購策略,包括:一、參加世衞牽頭「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 二、考慮衞生署聯合科學委員會及專家顧問團意見,參照科學實證,臨床實證。三、疫苗數據在醫學期刊刊登。政府態度嚴謹,是對的。因疫苗研發一向需時動輒10年,現在卻縮短至少於一年。

政府原打算今年一月引入科興疫苗,但因第3期臨床數據最近才提交,特首卻在農曆新年前宣布未必待醫學期刊刊登,便會購入使用。原因估計是疫情已拖太久,政府不能清零,需要疫苗救駕。但不少市民卻擔心,未完全符合上述條件,可以嗎?政府為乜突然反口,怕怕!估計市民接種的反應一般。另外,農曆新年前,政府封閉小區。在一些疫情嚴重、區內喉管混亂未符合衞生規則、居住人口擠迫容易互相感染的大廈或小區,進行強制封閉和檢測。結果是確診人數不多,令部分市民感到擾民,而政府卻認為封區檢測能確定此小區實況。然而在農曆新年前,政府突然宣布不欲影響市民過年興致和氣氛,故不會封區。表面上體恤民情,但科學上卻又如何解釋,人要過節,病毒也要過節?若農曆新年期間在某些大廈或小區疫情惡化,政府是否仍不封區?

最後,一直以來政府都用嚴肅態度處理疫情(決定卻是差強人意)。因疫情未有改善迹象,禁晚市堂食,禁營業令亦包括不少行業。但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是,政府突然公布若疫情沒有重大變化,2月18日年初七可放寬社交距離,包括食肆可4人一枱,堂食可延至晚上10時,而美容院、電影院、遊戲機中心、遊樂場所等,可恢復有限度運作。奇怪的是,既然農曆新年前的狀況不變,政府容許年初七可放寬社交距離,為何不可以在農曆年三十晚?因為由食肆到電影院、美容院、遊戲機中心等,過年都是旺日,只要規定人流限制,放寬又是否可以提早至年三十晚,讓行業可有「一啖好食」呢?

做與不做,有條件就可做,都是一線之差。做或不做,只要有一個道理,便是合理和恰當。政府就是欠一個說法,一個道理,結果不但不能服眾,卻令眾人更加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