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緬甸拆局

緬甸的軍事政變,國際反對的主要是美國及其五眼聯盟,歐洲議會的右派議員反對,歐盟當局呼籲謹慎。緬甸最主要的關係國家,中國、印度、日本、東盟均持觀望態度,並沒有直接批評。

這樣的差別或許反映一個重要問題:為甚麼軍方在擁有對政府的監督權時還要罷免政府呢?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其實早已批評昂山淑姬,醞釀施加制裁,這次倒過來支持昂山淑姬,是它們以前對昂山淑姬的批評不對?抑或是美國等在全國民盟選舉大勝中有所動作,懷有特別的政治意圖?而如日本、歐盟或是不明底蘊,正在追查,追查有結果之前不作鹵莽決定,傷害與緬甸的關係。日本與歐盟都想推動緬甸發展,經貿援助極多。不像美國,只着重緬甸的政治民主化。

至於中國因素,未必十分重大。

一是中國在緬甸的投資停滯不前,反有倒退,比不上日本的積極。澳洲批評最大的中國項目——皎漂港或皎漂經濟特區的發展拖延多年,仍在規劃,且最關鍵的交通設施均未進行。皎漂不成港,與若開邦實兌港和仰光交通困阻不便。而中緬鐵路亦受制於中國國內政策,未能起動。

事實上,中國還似未有對緬甸的戰略,中緬經濟走廊去年提出,由外交部倡議,缺乏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國在緬甸的發展還是以私營企業的緬邊境貿易為主,獲利屬豐,卻無戰略考慮與部署。

中國在緬甸政壇和全國民盟方面幾年影響,反而不及日本與澳洲的影響更大。說軍事政變打擊中國在緬的利益,實屬笑話。或許一如泰國軍事政變,反會打擊日本、澳洲的利益,有助中國在當地競爭。

美國在緬甸的力量,最主要是美國及歐洲的政府資助、指揮的NGO,它們已介入政府的決策體系,部分在製造民間的輿論。軍事政變相信打亂了美國在緬和平演變的計劃部署。

一是可能是軍方不滿全國民盟在大選勝利後的部署;二是驚覺外部勢力的介入,軍方擔心會推翻軍方安排的民主化緩進的時間表。政變肯定不是由美國發動,反而針對外國勢力。

美國的反應是借機發動顏色革命。雖草草上馬,依指引手冊的標準程序,也容易執行。只是資金準備不足,便不能如香港或烏克蘭等預備周全,也因此,發動人數不多,起動緩慢,聲勢比不上其他早有籌謀的顏色革命,只要軍方堅定支持,形勢難失控。

拆局機會是昂山淑姬怎樣應對,只要有所妥協,美國不可能策動顏色革命,緬甸應可逐步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