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本應出席香港品牌大灣區的工作坊,可惜因病缺席,交了投影片,但還有未說之處,借此補上,並致歉意。
大灣區中香港已失主導,推動發展的是珠三角,尤以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為主。以零售總額來比較消費能力,2019年珠三角9市是3.3萬億元人民幣。香港只是4.3千億港元,即使動亂之前的2018年,還是不足5千億港元,其中有着幾千萬內地遊客的消費。
2012年以來香港的消費便停滯不前,珠三角增長卻在一倍以上,盛衰差別明顯可見。香港市場已飽和,疫情打擊,經濟增長乏力,消費方面的發展機會極為有限,香港亦無生產。相反地,珠三角生產與消費兩旺,科技大量投資,無論消費與生產都處於大轉變階段。香港要尋發展新機,便只能在珠三角,尤以上述4市為主。
香港或許沒有科研能力,但即使不從科研入手,也可借助引進技術人才,在珠三角的龐大多元化的生產體系中找出初創企業來協助其發展,甚至是舊酒新包裝進行市場化改造,另創新猷。李錦記已是極大的成功,就算馬百良亦有巨大的潛力。
珠三角是一個近億人口的大市場,正在中產化,盛世心態使消費旺盛但亦產生出多元化的消費和生活模式。網絡技術更加上更多的選擇、創新。消費模式正脫離早前暴發戶式崇美親港的傾向,自成一體,亦與上海北京等有所差別。
珠三角的消費模式一是實用主義,二是國際化,三是嶺南文化傳統深厚。香港企業和個人往當地創業便不能翻炒香港式海外例子,要認真了解當地的新風變化。
珠三角今後的科技發展會十分強勁,國內外資金人才的投入,早前加工貿易建立的生產知識、技術、人才正進行新的提升。如無人機企業便有千多家。眾多的中小微企業在拚命找尋發展機會,求變之心和能力極強,香港的企業和創業者可遊獵其中,找尋合作與收購對家,趁它們還未壯大,對外有所倚賴,正好參與,造就雙贏之勢,也是香港資本的一個好出路。當然這樣的創投式的參與的前提是知識,對科技、市場變化的深切認識。
香港品牌或珠三角品牌並不重要,重要是可持續發展的品牌。港人捨除大香港主義的包袱,入鄉隨俗,與當地人才攜手合作,才可創造出令港人驕傲,香港得益的品牌。以事論事,市場主導,而不是政治立場作祟,也要先拋棄在香港形成的成見,香港企業與個人才可與珠三角一起再創世界的經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