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北京講的是「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為此,先後動武拿下了幾個國民黨軍佔據的小島,打響「金門炮戰」以及宣布每隔一日對金門打炮,保持對台動武和隨時「解放」的溫度,告之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中國內戰未停。
到了80年代,北京宣布要和平統一祖國,具體做法是停止打炮,不再高喊「解放台灣」,推出「一國兩制」構思,通過兩岸政治協商實現國家統一。中央表示,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在統一問題上甚麼都可以談,台灣方面還可以「保留軍隊」。
凡此皆顯示,北京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可以在文、武方面展現最廣胸襟、最大決心和不畏遇到任何阻力艱險。北京因有這樣的決心和信心,還多次宣示,兩岸實現和平統一是80年代的「三大任務」之一。過了80年代,北京還講此乃90年代的任務之一。可見,在中央領導人心中,是有中國統一的時間表的。有此時間表,是因為北京明白統一問題不可能也不可以「一代一代拖下去」,知道「和平統一」固然最好,然而凡文事必有武備,沒有統一時間表的壓力,沒有武統的充分準備,天上不會掉下一張「和統」的餡餅。
台灣和老美當然也知箇中道理,他們的應對之道有二,一是不斷「要求北京承諾不得對台動武」,二是試圖永遠「保持海峽兩岸現狀」,若能獲得這兩條,他們就有大把的時間和空間維持分離局面,大搞「去中國化」,為「台獨」作準備。有了這兩條,他們更可以利用北京的「和統優惠」,大賺紅利,壯大財政,向老美猛購軍火,以「阻遏共軍武力犯台」、「保衞台獨」。
北京的「和統」方針推行了40年,「兩岸互動」出現了這樣的「二律背反」、這樣的「弔詭」、這樣的負面作用,「台獨香腸」愈切愈短,老美黑手愈插愈深,導致「武統」的必要性正在增強,統一要訂時間表不可再蹉跎。有了時間表,給出一個「武統倒數日」,可促台灣分化自亂,各方受到沉重打擊,「以武逼和」有契機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