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樣樣都加,租金貴,樓價高,生活在香港本來已十分困難,現在遭逢疫境,經濟蕭條,市民面臨失業減薪,商戶生意劇減,營運成本卻不減,無論怎樣節流,電費都是必要支出。兩家電力公司醞釀加價,引起各界關注,政府年初起向住宅用戶發放共2,000元電費補貼,到下月便會完結。最新消息兩電未承諾明年減價,只是凍結電費,一毫不減,市民未有實質減輕負擔。
港燈及中電昨日派代表前往立法會,在經濟事務委員會上交代明年電費調整,兩電聲稱增加機組為天然氣發電,面對巨大的電費調整壓力。但由於國際油價下跌,燃料調整費亦降低,抵銷基本電費的增幅,故來年港燈的淨電費維持每度電126.4仙,中電每度電仍舊121.8仙。兩間電力公司均對凍價態度似勉為其難。港燈稱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售電量顯著下跌,預計未來售電量亦不樂觀,再加上明年不再有特別回扣,故基本電費仍有加價壓力。
然而,在議員追問下,兩電承認即使來年電費不變,准許回報率仍達最高8%,即是達到利潤管制的准許回報率,根本就是「賺到盡」。政府對兩電凍結加價明顯表示「收貨」,稱希望將電費調整對市民的影響減到最低,要求兩電凍結今年的淨電費水平。廢官明顯未有急市民所急,盡力促使兩電減價。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更代為電力公司解畫,再三強調兩電增加機組為天然氣發電,面對巨大的電費調整壓力。
政府一向被指養肥公共事業巨企,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港府與中電及港燈兩次簽署利潤管制計劃協議,回報率維持多年在13.5%。回歸後,兩電在2008年再簽訂利潤管制協議,把回報率降至9.99%,協議於2018年底屆滿。2017年政府再與兩電簽訂新管制協議,將兩電准許回報率由9.99%降至8%,協議年期延長至15年,每5年檢討。當年有指新協議可望減省電費,但被踢爆實際如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淪為「只加不減」,又或是明減實加,口惠而實不至。
電力是獨市生意,卻是民生必需,做生意亦要電,所以兩電在疫市經濟低谷依然有可觀盈利。各界紛紛批評兩電賺到盡,拒絕與民共度時艱。飲食業界尤其表示不滿,指普通家庭可以少用電器,但他們打開門口做生意,卻沒有辦法省電,所以「加1%都不能接受」。而基層市民負擔大,「慳得一蚊得一蚊」,亦希望兩電可以減價。其實一直有建議引入競爭,打破壟斷,才能令電費可以減低,但政府對開放電網問題一直未有開綠燈,表示暫未有條件引入新競爭者,敷衍推說在協議期內會展開研究,相信實行遙遙無期。
今時今日,全世界面對百年一遇疫災,打擊經濟,各地難以幸免,只好迎難而上,唯獨在小小香港境內,竟然還有企業只賺不蝕,獨善其身,而且斤斤計較賺得未夠多,未有飲水思源,在危難時回饋社會。政府縱容巨企自私自利,態度同樣地涼薄,民望屢創新低,豈非無因?若要挽回民心,請交出實際成績,電費能減一分便一分,一毫便一毫,政府有沒有盡力,市民自然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