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天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初步結果顯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雖然保住第一大黨的地位,但議席卻大幅減少近四十席,中間偏左的社會黨團情況亦差不多,料將損失約四十個議席。相對而言,民粹及極右黨派則由原本僅二十席飆升逾倍,綠黨亦比上次選舉有更多斬獲。
事實上,各國的民粹派政治明星,表現均十分亮眼,特別是英國脫歐派大將法拉杰,其領導的「脫歐黨」儘管成軍不久,但已成功超越執政保守黨和工黨兩大傳統政黨,與此同時,支持留歐的自由民主黨得票率亦大增近兩倍。在法國,瑪琳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擊敗總統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前進黨」。意大利方面,副總理薩爾維尼領導的「北方聯盟」黨大獲全勝,躍升為歐洲議會內最大的意大利黨派。至於有「匈牙利特朗普」之稱的總理歐爾班,其所屬的政黨獲得壓倒性勝利,歐氏揚言,將要跟一切反移民的政治力量合作。
這場選舉被視為數十年來最受矚目的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逾五成,創廿年來新高,不僅支持右翼及民族主義政黨的選民空群而出,傳統中間偏左及偏右選民亦明顯感到危機,踴躍投票,可以預料,歐洲內部「繼續融合」跟「走向分裂」之間的大辯論,將愈演愈烈。
讓傳統「融合派」聊以自慰的是,儘管「分裂派」勢力有所提升,但畢竟席次仍有限,歐洲人民黨領袖韋伯公開呼籲所有支持歐盟的政黨捐棄前嫌,共同抵禦分裂的逆流。事實上,今次選舉中迅速崛起的另一股政治勢力──綠黨,在這方面被寄予厚望。該黨今屆選舉在芬蘭、愛爾蘭、瑞典等國成績理想,特別在德國,當地輿論更認為綠黨有機會在下次大選中問鼎總理大位。除綠黨的關鍵少數派地位,令它有機會成為影響政策走向的「造王者」,綠黨最關注的氣候暖化等環保議題,令它更傾向支持統合能力更強、可協調各國政府行動的「大歐盟」。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政府,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結果是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殷鑑在前,豈能不引以為戒?
然而話分兩頭,傳統智慧認為民族主義勢力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儘管在各自國家聲勢浩大,但要顛覆整個歐盟,卻遠沒這個能量,這種看法今時今日未必適用。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夕,特朗普的前國師班農頻繁穿梭歐洲各國,聯合右翼民粹勢力,企圖複製一六年美國大選。其實不用班農「攪局」,一股「反歐盟」的右翼勢力近年已隱然成形。去年九月,意大利的薩爾維尼就跟波蘭執政「法律與公義黨」黨魁卡欽斯基組成反移民聯盟,歐爾班積極響應,強調樂見右派反移民力量成為「歐洲最偉大的變革」。
對布魯塞爾來說,最頭痛的或許不是英國脫歐搞得一地雞毛,而是有些國家「打着紅旗反紅旗」,像匈牙利,手拿歐盟大筆津貼,卻經常拆歐盟的台。然而最核心的問題始終是,這些年來歐盟擴展速度太快,一個國家內部經濟發展不均,尚且引發種種矛盾,更何況不同主權國家?可以說,歐盟今天面臨的「分裂危機」,是遲早要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