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提防日本背後插刀

有人將過去八年形容為中國經濟實力征服日本的八年,雖然有點誇張,卻不是全無道理。二○一○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越日本,從此愈拉愈遠,去年中國GDP已達十三萬六千億美元,日本還不足五萬億美元,短短八年雙方距離拉開兩倍多,這固然是因為日本經濟「迷失」了二十多年,更是因為中國經濟一路猛進。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日本不得不逐漸改變對華態度,由挑釁對抗變成尋求合作。

近年雙方高層官員頻互訪,正是關係回暖的明顯信號,日本對一帶一路的態度也由猜忌質疑變成期望參與,並派出首相特使出席今年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而早前中國舉行海上閱兵,日本也派出軍艦捧場。凡此種種,都顯示中日關係走出谷底,即使未必能完全恢復正常,起碼也不至於繼續惡化。

眾所周知,日本一向欺善怕惡,只承認二戰時敗給美國,不承認敗給中國,所以對中國總是懷着一種蔑視和敵視的態度。甚至當中國經濟總量剛剛超越時,日本也不服輸,認為GDP不能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富裕和強大。直至近年中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連美國也畏懼三分,日本才不得不正視現實,重新認真對待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日本不甘心被敲詐勒索,只好另尋出路,改善對華關係便成為日本應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最佳選擇。

當然,這並不表示中日關係從此一帆風順。作為美國的附庸國,日本始終不由自主。日前松下電器被傳停止向華為供貨,後來予以否認,但大家都知道這只是遲早的事,美國一聲令下,日本豈敢不從。更何況,中日之間既有百年歷史恩怨,也有領土主權糾紛,更有意識形態差異,很難成為真正的戰略夥伴。近年日本主動伸出橄欖枝,只是基於本身利益考慮,中國必須提防對方兩面三刀,更須提防對方從背後插刀。